正文

假如李娜没有夺冠……(4)

假如有人欺骗了我 作者:戴建业


我们社会上有些官僚,或者过于冷酷,或者过于愚蠢,或者又冷酷又愚蠢,他们只知道给别人锦上添花,从来不懂得要给人雪中送炭。伦敦奥运会那段日子,在北京机场即使弱智也看不过眼,冠军有中央领导接机,铜牌得主只有家人拥抱,名落孙山的人更受尽冷眼。大家知道,能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多么不易,能得个铜牌更是多么了不起,可在我们这个奇葩社会里,得了铜牌还觉得十分“丢人”,空手而归更是不可饶恕的“罪人”。人到中年以后,我很喜欢打乒乓球,自认为现在球艺不错,在单位里和任何一个选手对阵,我都能稳居第二名。这样,我能深深感受到世界竞技体育的残酷艰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挤进我们文学院教工的第20名。老兄,如果你要我争夺华中师范大学乒乓球赛第10名,我不是自己跳楼,就是和你拼命,要被迫实现这么“远大的目标”,反正我是不想活了。在世界其他地方,得一个世界季军多么荣耀,可在我们这个和谐的社会里,得了世界季军还要向社会说“对不起”!话说到这儿,今天要不是大年三十,我一定要破口骂人!我们的社会太残忍,我们的领导太势利,我们的体制太缺乏人性。比赛失利后选手心情沮丧,本应得到更多的鲜花和关心,可我们把所有鲜花和掌声送给了幸运儿,把埋怨和冷脸全留给了那些倒霉鬼。

不妨做个假设:假如李娜没有获得澳网大满贯冠军,假如李娜次次都是首轮出局,还有多少领导给她送去安慰?还有多少朋友给她送去鼓励?还有多少“恩师”肯认她这个不成器的学生?她还能体验到多少钱钢先生所说的“人间温情”? 2013年李娜止步温网女单八强时,新华社的评论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娜姐,想说爱你不容易。”半年后娜姐拿到了澳网冠军时,新华社马上爱“娜姐”又太“容易”了:“李娜引领中国体育‘二次创业’。”央视“爱娜姐”爱得更肉麻:立即声称娜姐“实现了中国梦”。这就是李娜在失利和胜利的时候感受到的“人间温情”!

我们社会中最需要“人间温情”的是弱势群体,最需要关怀的是农村那些留守儿童,最用得着颁给李娜那80万元奖金的是大量的辍学孩子,最需要温暖的是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人,而李娜本人此时此刻并不缺“人间温情”,更用不着这80万元奖金,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对那些急需的人偏偏不给,对那些无需的人偏偏要送。上星期看到一则消息说,安徽一个农村小孩听说妈妈不能回家过春节而上吊自杀,在这个小孩上吊之前谁给他送过什么“人间温情”?上个月从一则新闻图片上看到,西北一个乡村小学比猪圈还要破烂,去年我的家乡湖北麻城一个小学,孩子们上学还要自带桌椅板凳,在这些新闻见报之前我们社会有谁给他们送去过“人间温情”?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州、西安这些特大城市,就像农村病人缺医少药一样,农村小孩上学条件甚至还比不上非洲儿童。

夺得法网大满贯冠军后,省里给李娜重奖60万,这次获得澳网冠军后又重奖80万。这两笔钱对于一个农民工子弟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对于如今的李娜来说是九牛一毛,对这点小钱她还真不太在乎。副省长接机,省委书记接见,对于一个比赛失利的运动员来说,肯定是最最温暖的“人间温情”,对于正在世界聚光灯下的李娜来说,的确有点多余甚至累赘。

人们这些天一直在谈论,中国网球后继乏人,可我坚信神州大地上多的是“李娜”,只是我们没有长好发现其他“李娜”的眼睛,没有培养未来“李娜”的爱心。“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的确,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即使千里马处在眼前,我们要么是不能辨识,要么是辨识后把它们饿死。对于那些真正的栋梁之材,没有出名之前,把他们扼杀;已经出名之后,把他们捧杀或者骂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