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还有人讲,河北岸长垣一带来了一个道士,在黄河汛期显示绝技。他只带三片瓦块,打水漂能踩在瓦片上渡河。有人还眉飞色舞地讲,这道士能身背一个顽童过河。先将第一片瓦块放出,飞将跳过去,踩在水面上飞过的瓦块上;然后再放飞第二块,从河中飞起踩在第二块上;快到第三块放飞时,又同样踩在第二块跳到放飞的第三块上,刚好到河南岸边。跳上岸时,顽童还在睡着;再瞅道人的脚下,鞋底还是干干的。两天来,一直这样,有许多人赶到这里等待着这情景再现,听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
今天怎么了?等了半天还不见那道人露面,袁世凯正准备往回走时,却听见民工中有人喊:“快来看,送羊报的来了!”
“送羊报的来了!”
众人一阵阵高喊。
河中一少年被绑在一只大羊筒子上,身边是腾起的飞浪,他像箭一般穿过。同时,他将腰中插带的水签儿掷向岸边一只等候着的船,继续向前飞去,身后是一溜长长的白练般的水带。
有人在旁边讲,这是黄河报汛的方法中最惊险的一种。在上游的皋兰城西,有一条连接两岸的铁锁船桥。从那里的铁柱子上刻下测水的尺寸,河水高过一寸,中州大水就会高达一丈。为了及早通知下游抢险,人就把茼油浸过的大羊皮缚绑在报信人的身上,到了下游,将标着上游水尺寸的签子掷给等候的人,人接到签子就知道了上游的尺寸,做好准备抢险。望着,有人喊了一声“好险呀”。此时,又听见西边不远处,草庵子下边吹起了箫管,箫声如咽。治河的民工们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们拿着馒头,端着饭碗,聚拢过去听吹箫的人唱歌。
袁世凯也随着人群走近,只听吹箫的老人低沉地唱道:
长淮绿于苔,
飞下桐柏山。
黄河忽西来,
乱泻长淮间。
冯夷鼓狂浪,
峥嵘雪崖堕。
惊起巫支神,
腥涎灭铁锁。
黄灵奠四渎,
各剖盘古髓。
千古今合流,
神明胡乃尔?
渔翁一鬓霜,
扁舟依古树。
隔浦欲叩之,
翩然凌波去!
歌声,音调悠扬,忽而如泣如诉,忽而慷慨激昂,忽而朦朦胧胧;这歌声曾在江南引得万家灯火暖春风,此刻却没有人叫好。有人说,这就是那个能踩着瓦片渡河的道士。
袁世凯仔细打量着这个老人,面容尽管清癯,却流露出俊逸。两人目光霎时相遇,不约而同,两人都静下来。
袁世凯击掌称赞,说:“先生唱的是《黄河谣》,语调不凡。先生当是神人!”
老人却不接话,站起身来,收拾停当,转身离去。
渐渐地,老人变成了黄河大堤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儿。
监河的工长问袁世凯:“公子,你怎么知道他唱的是《黄河谣》?我们知道《黄河谣》是‘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走云锦滩’,与你说的是两回事。”
袁世凯说:“你们说的《黄河谣》是民间流传的。我说的《黄河谣》是元代的大才子陈孚的诗。陈孚是神仙风骨,行侠仗义,为世所不用,后来做过闲职,一生不得志。他善吹箫,传说能引来五彩凤凰在他头顶盘旋!怎么,你知道这吹箫的老先生是哪里人吗?”
河工中有人打趣说:“神仙能是哪里人!”
监河的工长说:“这人来去无定踪,谁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几天来,他一直在这里转悠,吹个不停,唱个不停。你这一问,恐怕他不会来了。”
袁世凯问是否有踩瓦片渡河的事,监河的工长光笑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