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报人(2)

访美记 作者:胡舒立


美国人的生活大都是快节奏的。可像古德温夫妇那样以8小时工作日领取工资,每日工作却不以8小时为限的毕竟很少。在美国报界,流传着一名言:“记者的24小时都是报纸的。”并非有谁逼着编辑记者们多干,但人们情愿多付出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出色些。在美国,一般报社编辑部那种几十人、上百人一间的大办公室在夜间都是灯火通明的,人们来来往往,紧张作业,白天没干完的工作晚上接着干,或是夜班编辑提前来到办公室,都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人看成特别的“加班加点”,不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罢了。

在报纸编辑部工作那么不得闲,不会有人抱怨吗?当然会的。我见过不少公关小姐或先生,都是因为喜欢规律性强些、轻松些的工作,从报社辞职转行的。我还问过古德温夫妇:人已不年轻了,干吗非干报纸不可?不嫌太紧张吗?

他们回答得干脆:“我们太爱这工作了,忙也心甘情愿!”

湖滨住宅

就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古德温夫妇当然也会忙里偷闲。

又快到周末了,安打来电话:“舒立,我们想请你去我们在威斯康星州的湖滨住宅度周末。星期五晚上走,星期一早上回来,住三个晚上。”我欣然答应了。

我去过古德温夫妇在明尼阿波利斯的那套公寓房,仅大小两间屋子,朴素得很。加上他们两次请我吃饭都那样简单,便对这对美国同行有了很俭朴的印象。

那天晚上,坐上杰克的汽车走了一小时,来到他们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的那座乡间往宅,我不免有些吃惊。这是幢很大的房子,连顶楼有三层,里面的十来间屋子连同楼梯全铺着很厚的鹅黄色地毯。大客厅布置得豪华而典雅,左侧精美的壁炉和什物架上,竟还陈设着掸瓶、彩盘和瓷碗等十多件很珍贵的中国古董。安说,那是她的祖父20世纪初在中国行医时,中国友人赠送的。那4个掸瓶和一对瓷碗都是宋代的。

喝罢冷饮,安提议出去走走。屋外四下无人,门前三五步,穿过几排树木,便是一处开阔的湖泊。湖边有大小两座浮动码头和一艘小游艇。我惊喜地问安:“你们的?”她点点头,领我上船,坐在后座上歇息。当时是盛夏,双子城里溽暑蒸人,可这里清风徐来,吹人衣襟,水波在月下金鳞般泛光,远处传来鹭鸶清婉的啼叫,真是优雅至极,闲适至极!

安告诉我,他们过去在双子城有幢很大的房子。后来儿女长大离家后,他们卖了房子,改住租来的公寓,又花20多万美元修建了这座湖滨住宅。“不少美国人在湖滨或郊区有别墅,可我们的房子比较大,是我们主要的家,所以我称为‘住宅’。”她和杰克每星期都在这里度周末。别看平时工作那么紧张,可在这儿好好休息两天,就又精力充沛了。再过几年退休了,他们就从城里迁到这里来度过晚年。

这以后,我多次在这座湖滨住宅与古德温夫妇共度假日。其实,他们在这里的生活不仅轻松闲适,也是丰富多彩的。古德温夫妇热情好交往,常请朋友们来度假,楼上楼下共备了14张床。按美国人的习惯,此类做客是自带食物,自己动手烹制的。聚餐之后,人们常常一同泛舟湖上或是游戏庭前;冬日,便聚在壁炉前谈天说地,总是热闹非凡。

古德温夫妇也爱劳动,事事要自己动手,平时闲了就在房子四周种花、栽树、剪草坪,杰克还常常在车库乒乒乓乓地做些木匠活儿。有时我感叹起他们的辛苦,安便笑,说:“这也是休息呢,舒立。这是做体操!”

安富乐道

渐渐地接触多了,我对古德温夫妇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入。这是一对很开明的上一代知识分子。杰克毕业于美国西部一所很好的大学;而安在做了10年母亲之后,又在圣保罗读了硕士学位,且一直工作到现在。这在她那一代妇女中并不多见。他们都是学识渊博、勤于思考的人,对美国和世界事务有很精辟的见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