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杰克的办公室,看他怎样辛勤紧张地工作。杰克的上司丹尼尔显然对他很满意。
安的专栏文章每隔一周就刊登在《圣保罗报》的“社论·言论”版上。我只要有机会总要细细地读她写的社论,她也总会复印一份给我。她的文章语言流畅甜美,满溢着人情味儿,见解又总是独到深刻,在马凯勒斯特学院新闻系的学生中很有些崇拜者。
可按某些中国人的标准,这对普通编辑夫妇在事业上或许算不上“成功者”。杰克大学毕业后就在《明尼阿波利斯报》当体育记者,40岁以后当版面编辑,说来30余年没有任何升迁。安过去是中学教师,三年前《圣保罗报》招聘一名懂教育的女社论作者,她被选中了,55岁才进入报界,打算过两三年就和杰克一起退休了。需知美国的报社内部是很讲地位的,编辑部从总编辑、编辑,到记者(版面编辑),一层层级别分明,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和工作待遇差别。何况美国报纸提拔人才又不拘一格,二三十岁当编辑的比比皆是。所以古德温夫妇这种很“基层的工作”,恐怕会使局外人想:他们有没有些许抱怨或者遗憾呢?
从来没有。按《明尼阿波利斯报》的雇佣合同,杰克工作35年以上了,即使现在退休也能拿很高的退休金。可他不愿意退,只因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岗位。而性格外向的安就更经常把对于职业的自豪和满意溢于言表了。她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舒立,我们太幸运了。两个人都有这么好的工作,收入也高。所以我总想请朋友来度周末,分享我们的幸福!”
一般来说,当时在明尼苏达州生活,三四万美元即可维持一个相当舒适的中产阶级三口之家的生活。古德温夫妇的年收入在8万美元上下,他们的孩子已经成人,这样的收入当然相当可观,但这毕竟仍属美国一般中产阶级的水准。
以后我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美国报人,又对美国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有了较广泛的了解,才意识到这对普通编辑夫妇其实是很有些代表性的。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美国报界,自命不凡、雄心勃勃的编辑记者当然大有人在,但就像多数美国人并不企望当百万富翁一样,多数美国报人,特别是在一般报纸工作的普通编辑记者的人生态度也都是很实际的。中国人常说“安贫乐道”,我觉得古德温夫妇真可谓美国式的“安富乐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