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扬的家事 3

红色家書背后的故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


在与左联的接触中,她认识了左联党团书记周起应(周扬)。共同的志向,使两人越走越近,并产生了感情。 1934年,苏灵扬与周扬结合。在周扬的影响下,苏灵扬从一个追求进步的文学青年正式投身于革命工作。 1935年 5月,她加入左联,为光华大学左联小组成员。同年底转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她在左联中担任了宣传部干事,从而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思想觉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为爱慕苏灵扬,有好几个别名的周起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周扬。三十年代的上海,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对苏区红军的军事围剿,加紧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白色恐怖的阴影无处不在。 1935年春,周扬被任命为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兼任文化总同盟书记。从 1933年至 1936年底,周扬一直负责我党领导下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及发展壮大左翼文化事业披荆斩棘,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段时期,苏灵扬一直陪伴在周扬身边,成为周扬最得力的助手。

为了避开敌人的追捕,苏灵扬与周扬不得不经常搬家,有时就在楼梯下面堆放杂物的地方栖身。当时,两人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因此生活十分困难,挨饿是常有的事。每到断炊的时候,不得不向人借钱买粮,聊补无米之炊。好在周扬能搞翻译,就熬夜突击翻译点稿子,挣一点稿费,以此来维持生计。他除了翻译介绍苏联文学作品外,还翻译了一些欧美国家的文学及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而苏灵扬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有时需要装扮成富家太太的样子,言行举止还要像演戏一样进入角色,这对一向朴实无华的苏灵扬来说,实在不容易。一次,在沪的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在一个电车站邂逅了这对夫妇。她目睹他们的窘迫,了解了他们的困难,于是倾囊相助,虽然数目不大,但对周扬夫妇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对此,她和周扬一直心怀感激之情,多次在家人和同志面前提及,表示没齿不忘。 1936年元旦,苏灵扬临产时,需要 20块钱的住院费。为此,周扬跑了好几家均未如愿,最后在郑振铎那里才借到了。

1937年 9月,周扬与苏灵扬携带女儿周密到达延安。周扬先在教育厅任厅长,后任鲁迅艺术学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苏灵扬也在鲁艺担任女生指导员。在此期间,周扬曾托人给吴淑媛带过他自己的译著《安娜 ·卡列尼娜》,并带给一件紫红色呢外套给大儿子。大概周继芳就是从来人口中得知周扬在教育厅任厅长,因此,她在 1940年写给周扬的这封信,是寄到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的。其时,周扬早已到鲁艺任职了。

1949年,周扬的三个儿子得以在北京见到父亲,在与周扬和苏灵扬的家庭生活一段时间后,各自走上工作岗位。

(徐庆全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