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适的书生大使生涯 7

大师远去 作者:岳南


就在美国同意贷款的前一天,即10月23日,武汉会战进入尾声,百万国军即将全面溃退。消息传到美国,胡适召集大使馆人员沉重而坚定地说道:“我们是明知国家危急才来的。国家越倒霉,越用得着我们。我们到国家太平时,才可以歇手。”

10月25日,中国重镇武汉失陷,国民党政府几乎弹尽粮绝,军队损失惨重,已没有一个完整正规师可以应战,情势万分危急。当晚,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专门邀请胡适与陈光甫到家中做客,宣布贷款批准一事,二人颇为感动。胡适后来致函摩根索,再三强调这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夜晚,称“正当中国局势危急的时候,这一笔钱,真是有救命与维持体力的作用,也是心脏衰弱时一针强心剂。而由此‘桐油计划’确立,英国之购料借款与币制借款亦相继获得成功。中国国际信用,大加改善。关系之重大,不言可喻。”[7]

10月31日,胡适将一张照片送给与自己精诚合作的金融家陈光甫,照片旁侧有自己的题诗。诗曰:

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

正在胡适孤注一掷,准备充当过河卒子拚命向前之时,11月8日与12日,也就是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刚满一个月之际,接到了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翁文灏(字咏霓)连续发来的两封密电,谓国内有一部分人鉴于实力难以持久,愿乘此与日本媾和,而汪精卫、孔祥熙等鼠辈则早已对抗战失去信心,力主谈和,但介公却“尚未为所动”云云。

早在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军转而围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之时,国民党内主和派又甚嚣尘上,主和之议再盛。司法院院长居正原来坚决反对和议,力主逮捕主和派的鼓吹者胡适,此时转而力主向日方求和,并称:“如无人敢签字,彼愿为之!”[8] 12月14日,蒋介石由江西抵达武昌,紧急布置军事防务。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加紧了武汉大会战的策划和兵力集结。次日,蒋介石召集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讨论,会议情况是:“主和、主战,意见杂出,而主和者尤多。”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汪精卫本来对抗战就信心不足,此时大放厥词,散布战败亡国论,搅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16日,汪精卫作贼眉竖眼状向蒋介石提出,“想以第三者出面组织,以为掩护”云云。此时汪贼的小算盘是企图抛弃抗战国策,在国民政府之外另树一帜,号令诸侯。孔祥熙也趁机顺壶溜壶地从“倾向和议”变为“主和至力。”蒋介石瞪圆了双眼,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要战斗到底。27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讨论,主和意见仍占多数,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甚至当面批评蒋介石“优柔”寡断。会上,蒋介石仍咬紧牙关,坚持拒和,决心在武汉与敌人拚个鱼死网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