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第三者的信(7)

此情可待:1956—2005年的情书 作者:孔见 王雁翎


第五封

燕子,也不知你现在好些了没有,写这封信之前,我担心你会因为愤怒和我曾经的坦率尖锐给你造成的伤害而拒绝读它,如果真是那样,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说话要有身份保证,就好比一个人哪怕有难以数计的真知灼见,但如果他不是人大代表,他就不能跑到人民大会堂去发言或者是拍巴掌,这和他的意见真不真深不深是不是利国利民没有关系。这个道理我本来是懂得的,但在给你回信时却一下子忘了这点,忽视了我的身份和与你的关系,只想着要把心里的真话说出来,还笨到指望坦白真相能让你从此把心放到宽处去。现在我才意识到这样做实在是愚不可及,对你造成的伤害几乎无法弥补,好在你可以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我良心未泯,我现在已经受到来自伤害的反作用力的惩罚,我认为这种惩罚是必然的有效的,我决定忘掉自己的那些观察和思考,不再就敏感问题跟你作(做)无益的争论。

这几天总想起因为说实话而倒霉的几个人来,一个是顾准,一个是马寅初。

顾准在荒唐的年头里提出应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这样科学的提议没有人理睬,顾准反倒因之获罪,家破人亡。

马寅初提出新人口理论时已经80岁了,高层先是支持然后翻脸,批斗的大字报贴到家里的卧室里去,尽管如此,他的遭遇似乎比顾准要好些,虽挨了足以致(置)人于死地的批斗,却奇迹般地活到101岁得以寿终正寝。

顾准和马寅初的理论足以改善这个国家的面貌,可国家却让他们受了伤害,其结果是双方都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

我想起的另一个人是彭德怀。他在庐山会议上说了一些实话,毛泽东很英明,他指出的那些问题毛泽东未必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比他更清醒,但彭德怀的一堆实话不但没有改变大局,还把他自己给害死了。

我小的时候对这件事感到困惑,因为大人教导我们时都是提倡我们说实话的,为什么诚实会导致这样的个人结局?现在我已是个中年人了,才慢慢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不是孤立的,类似这样结局的人历史上有很多,直到现在,仍然有为了说实话而丢了身家性命的。

彭德怀的经历给人的启示是,话说得真不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对权威构成威胁。这件事能说明的还有一条,那就是:人都是有弱点的,伟大的毛泽东也不例外。

鲁迅写过一篇《伤逝》,他在那篇小说里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个人在社会习俗面前如同蝼蚁,反抗要付出可怕的代价。

他写这篇小说的时间是1925年,刚好是和许广平同居的那一年,想必因为切肤之痛才写出来的。鲁迅一生犀利刚毅,唯独在婚恋上说不上一句硬气话,这也是他遭论敌一世诟病的话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