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职香港中文大学(1)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作者:宋以朗 著 陈晓勤


1966年“文革”爆发,香港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在1967年也发生暴动。当时香港出现劳资纠纷,左派工人认为政府偏袒资方,乃发起游行示威,高喊“我们必胜,港英必败”“打倒白皮猪、黄皮狗”等口号,继而扔石头、玻璃瓶、炮仗、汽油弹等。有一段时间街上出现炸弹,有真有假,通常贴上“同胞勿近”等标语。记得有一天上学,我在嘉道理道看见地上有一个纸袋,也写着“同胞勿近”,只好绕到对面街继续走,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我父母非常担心,开始考虑送我和姐姐出国。1968年1月,我中五6还未读完,就被送到澳洲悉尼一所天主教寄宿中学。选择澳洲,是因为父亲在那里有三个朋友:其一是电懋同事秦羽的弟弟,其二是徐诚斌主教的梵蒂冈同学,其三是父亲的朋友柳存仁。柳存仁并不在悉尼,他是首都堪培拉澳洲国立大学的教授。

柳存仁的原名叫柳雨生,生于1917年,卒于2009年。柳存仁是北京大学学生,我父亲是燕京大学学生,两人在北京未必认识,但两人其后都在上海光华大学就读,应当是相识于上海。抗战胜利后,柳雨生被批为“汉奸文人”,但他好像没做什么直接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只是用了日本人的钱去办杂志罢了。柳雨生随后改名柳存仁,并移民澳洲,出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我父亲从来没有向我提过柳雨生其人其事,只跟我说柳存仁是他的好朋友。我知道柳存仁和我父亲的关系确实很好,他每次经过香港都会来我家。柳存仁很细心,我父亲过世后,他还会寄一些东西给我母亲,例如首日封,目前这些首日封还放在家里。

我和姐姐出国后,父亲在家专心养病。身体好些后,父亲申请香港大学的研究奖学金,专攻《红楼梦》研究,但被拒绝。他那时写的文章大多与《红楼梦》相关,不少红学论文都研究些很细微的事情,如丫鬟的命名、黛玉房间的对联等。当时如果他成功申请到研究奖学金,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位红学权威。张爱玲曾写信安慰父亲说:“你拿不到奖学金很可惜,你是研究《红楼梦》好人选。”我父亲回复说:“没办法,想做的东西做不到,所以变成这样。”

之后我父亲进了香港中文大学,当李卓敏校长的特别助理,那是1968年。李校长自己早有秘书处理日常事务,我父亲呢,就是帮他处理特别事务,例如为校长写演讲稿之类。再举一例,建校五十周年时出版纪念册,校长要写一篇校史,但他没时间写,就托父亲写。本来有才华的人不可能帮人写演讲稿、书序,然而父亲有本领又不想抛头露面那么辛苦,就接受了这份工作。学校里有员工宿舍,所以我父母那时住在校园,嘉道理道的房子则放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