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自己的路》 序(2)

走自己的路 作者:龚琳娜 老锣


没过几年,揭晓答案的机会来了,我们决定听听琳娜在舞台现场一展歌喉的效果,于是邀请琳娜组合来荷兰参加系列音乐会。也许这在艺术同行们看来有些冒险,但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邀请琳娜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等一流场馆里演出。荷兰观众的反响出乎意料地热烈,幕间休息时,摆在门厅里的CD也卖得很好,琳娜由此展开了她在荷兰的一系列演出。唯一的遗憾是,如果有欧洲大牌音乐公司为琳娜做包装和推广,会比我和诗聂姐干得更出色,从而制造出更轰动的效果。琳娜不仅在阿姆斯特丹的皇家音乐厅和艾河音乐厅演唱,我们之后还安排她在德国和瑞士的舞台演出。

琳娜是在用生命歌唱,因此她的演出给人印象深刻,这与舞台风格无关,我通过反复观察发现,无论她身在台上还是台下,只要一唱起歌,就会投入深情。当然,如果是大型演出,尤其在高端场地举办的,会增加巨大的压力,因为演出失败的风险被无限放大,同时演出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那种情形下的歌唱,对于琳娜而言如同至高无上的极限挑战。她每每落泪,无论演出成功与否,也无论是否达到她自我设定的最高专业水平。她的泪水,泉源在心,是因为她直面生命的挑战。

伴着老锣的音乐,琳娜走上艺术启示之路,但前路吉凶未卜,可能是深渊,也可能是天堂,而她就那么决绝地往前走,那恰是她招人喜欢之处。她全情投入的态度令我倾慕,那也是她受观众欢迎的原因,尤其当观众回馈情感时,她更加给予紧密而强烈的再回馈。只可惜观众无缘在演出结束后欣赏后台的她,那时她的语言表达功能已因兴奋而几致失效,甚至无法如常呼吸,但红润的面庞和挺拔的身姿更显魅力四射,仿佛那些余音绕梁的音符依然附在她周身闪耀光芒。每当这样的场合,我们便有幸分享她的兴奋,她向我们表达谢意的真诚令人难忘,甚至有时会让我们有点儿难为情。我们自豪地见证:这个初见面年少青涩的女孩儿,在她和老锣之间奇异化学反应的激发下,成长得如此迅速并注定有蓬勃前景。

老锣和龚琳娜的音乐是与一群出色的音乐家合作的结果,如王华(笛子)、熊俊杰(扬琴)、王瑶(筝)和许多其他音乐家,他们共同录制了一首又一首令人惊叹的美妙歌曲。2005年的阿姆斯特丹中国音乐节上,我们发行的一张双CD里收录了他们的《走西口》。其后,我们陆续邀请琳娜和她的乐队参演2007年德国的科隆艺术展、2009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罗巴利亚艺术节、2010年瑞士的“文化风景线”艺术节。

我们曾多次观摩老锣彩排,他对音乐投入的情感丝毫不比琳娜少,且情绪紧张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常达可控范围的边缘,那似乎是他的天性。况且,作曲家指挥自己的作品,必定要求苛刻,因为对于表达完整性和阐释深度过于敏感。即使是乐团中细微的不平衡或微弱的杂音,都令他难以忍受。有时,老锣这个特点影响到他和音乐家的合作,搭档们毫不质疑老锣作为艺术家和组织者的才华,但老锣的挑剔苛求有时的确会伤害到搭档的艺术自尊,甚至导致合作终止。而且,多数情况是老锣主动退出合作。连一些出色的艺术家也抱怨老锣要求太高,我们见过类似情景,也有好朋友牵涉其中。我倾向于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待此问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作为艺术家,老锣清楚地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效果,除非音乐演绎已达到了表现力能够企及的足够高度,否则他决不放弃。做完美主义者,对每个音符的价值绝不含糊,这没有错!琳娜在这一点上和老锣完全一致。作为艺术家组合,1+1大于2是比较难得的,而老锣和琳娜做到了,虽然他们各自本已颇有能量,但他们结合所产生的价值,显然大于个体之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