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启.蒙 1

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 作者:叶葳葳 陈丹淮


英儿的二哥是保定二师的学生,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在二哥的启蒙下,英儿 10岁就接触到鲁迅的《呐喊》,知道了共产党。

“二哥”在“保二师学潮”中被捕,遭到严刑拷打,后不幸病逝。

英儿将二哥的照片立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并在遗像背后写上“死去的太阳”。英儿在二哥的好朋友黄先生指引下,加入了“民先”组织。“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英儿投身伤兵护理工作,保定陷落前毅然与家人不辞而别,怀揣介绍信投奔八路军……

王于畊,原名王桂英, 1921年 11月 29日在保定省府前街八号降生,乳名英儿。

王家是耕读世家,祖上几代人都识文断字,是个传统的小康之家。英儿的父亲是读书人出身,后到一个军阀手下做事,是一名文职人员。他到过遥远的福州,曾经穿着长袍马褂在著名的鼓山“喝水岩”拍照留念。后来,他厌倦了混战不止的军旅生活,回到保定,用攒下的一点积蓄在老城开了家铺子,在省府前街买了个四合院,过起了平淡又安定的生活。

英儿五岁时,生母因肺病不幸去世。父亲悲痛欲绝,把对逝去前妻的怀念之情全部转移到英儿身上,给了她特殊的父爱。后来,父亲续弦,英儿便有了继母。这位继母姓杜,虽不识字,但心地非常善良,对英儿视如己出。英儿六岁时就上了小学,是全家唯一的一个上学的女孩,这在当时并不多见。

王家没有分家,老大、老二早逝,英儿的父亲是老三,成为家里的主心骨,抚养着老大、老二的家人。英儿称大伯的二儿子为二哥,与他最亲。英儿上小学后,二哥考上了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很快他就成了学校的活跃分子。

英儿特别喜欢与二哥聊天,总是缠着他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话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 10岁女生探讨的范围。二哥对妹妹的这种转变感到高兴,不再把她当小孩子看待了。有一天,他偷偷塞给妹妹一本红皮子书,让她读一读。英儿接过一看,是鲁迅的《呐喊》。二哥告诉他,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作家。二哥不愧为学师范出身,他爱讲故事,任何深奥的大道理,经他一转换,立即变得通俗易懂。每到晚上,英儿总是等父母睡下后,悄悄溜进小西屋。大槐树下,那一线微弱的灯光,一高一矮两个人影,经常跳动到深夜。二哥成了英儿心目中光彩夺目的太阳。

在所有的谈话中给英儿最震撼的是,二哥对她说:“在杀人场上,和几个人绑在一起的哥哥就要被枪毙了,弟弟在旁边的人群中挤着看。哥哥唱着国际歌,其他的几个人在大声呼叫着口号。‘砰’的一声枪响,哥哥倒了下去。弟弟在旁边咬着牙说:‘哥哥死了,还有弟弟! ’”说这些话的时候,二哥眼里泛着泪光。这一刻起,英儿看到了一个理想存在及其穿透一切的力量。她问道:“二哥,共产党里面有女的吗?”二哥说有的。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英儿立下一个志愿:做一个这样的“女英雄”!

1931年,英儿年满 10岁,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学生。但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因日本侵略者的到来更加动荡起来,她的生活也从此不平静了。

由于忙于“剿共”的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在东北三省的 20万军队不战而退。不到半年时间,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尽被日军侵占,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全民抗战的强烈呼声。各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中央的部署下积极发动群众,不断掀起新的救亡浪潮。尤其在高校云集的北平,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思想被广大爱国学生所接受,并通过他们迅速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保定是距离北平最近的华北重镇,中共地下党很早就在这里开展工作。其中创办于 1904年的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保二师,又称红二师),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开展地下斗争的大本营。二师的老师和学生,很多是思想进步的左倾分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