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价之物(1)

在全世界迷路 作者:角田光代


自己经济独立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能掌握每样东西的价格行情。譬如这个价钱的鞋子可能穿不了多久,或是做某道菜需要多贵的牛肉等等。当然有时也会有出乎意料的情形,可能是一件穿起来很舒服却很便宜的大衣,或者是对我来说很贵却很难用的水壶等等。不过基本上,随着年龄增长,出错的次数就越来越少。

我最常确认价钱的东西就是每天的食材。这习惯并非在超市养成,而是我开始在自营商店买东西后才养成的。如果去超市的话,我一定是一次买齐蔬菜、肉类、鱼干、调味料,有时候还有卫生纸、清洁剂,加上我的数学很差,根本不可能搞清楚每一样东西的价钱。

可是如果我分别到卖菜的地方买菜、卖鱼的地方买鱼,就能清楚掌握它们的价钱。譬如今天想吃鱼,到了鱼店才知道一片鱼竟然要价七百日元,因此立刻就决定更换菜式。还有发现夏天的冬瓜价钱很便宜,我才知道原来冬瓜不是冬天的食材。或者装修时髦的面包店开张时,在里面看到一条吐司要价五百日元,就知道那不是能天天买来吃的食物。想要犒赏自己吃寿喜烧时,我心中自有一把尺,对食材费用的上限有个底。

相反,有些东西我就是无法掌握价格行情,譬如外出用餐的餐费和置装费。

和朋友一起外出用餐时,或许一开始我会给这家餐厅贵或便宜的评价,可是黄汤下肚后,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不断尽情地加点红酒与菜色,红酒甚至还不止追加一次,因为这时我根本不会考虑结账金额。而且结账的时候已经喝得烂醉,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付了多少。隔天只有好不好吃、开不开心的模糊印象,完全无法判断菜色值不值那个价钱。

衣服也是,我经常无法拿捏价钱。虽然我不懂品牌,但我喜欢逛街买衣服。一旦兴起“哇!好可爱!”“我想穿这件!”的念头,大脑就无法工作,好像蒙上一层雾,连吊牌上的价格都不看,到了结账柜台才发现大事不妙。虽然母亲总是提醒我买衣服时要确认材质,但我一次也没听进去。不像秋刀鱼或菠菜,我永远搞不懂衣服的材质到底值不值那个价钱,所以有过不少失败的购物经验。因为我一直没学会如何判断东西的价值,所以到了这把年纪,还是只有一直吃亏的份儿。

而每天的开销当中,唯有一样东西虽然是用钱买来的,但我却觉得它与钱毫无瓜葛。当然我还是得打开钱包付钱才能把它带走,但我觉得它是无价的。妙的是当我付钱时,因为没有付“钱”的感觉,也就没有“贵”(类似餐费和置装费)和“花太多钱”的挫败感。

这个东西就是书。

只要翻开书读个几页,我马上就会忘掉花了多少钱这种事。即使读到一半觉得没意思,也压根不会想到价钱,完全不会有浪费钱、浪费时间的想法。

或许这与我的童年记忆有关。我的父母很单纯,他们相信读书绝对是件好事。而且,只要拿书给我看,我就变得乖巧安静,所以他们总是让我读书。我不记得自己曾得到过什么想要的玩具或衣服(但我记得哭闹央求的画面),不过,书则是要多少本都没问题。父母不会对我说买太多书了,也不会说太贵了所以不能买。或许这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书是有价钱的东西。

即使上了初高中,想要的东西得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时,我也不曾为了买书而烦恼。毕竟文库本很便宜,如果连买文库本的钱都没有时,我还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借。至于上大学时,我虽然不是一个手头宽裕的学生,但除了学校的图书馆之外,还有大学附近的区立图书馆,学校附近也多的是二手书店。

记忆中,我是在二十三岁时,第一次碰到买不起想要的书的窘况。大学毕业之后,我没有进入社会到公司上班,虽然得到新人奖步入文坛,可是奖金只够拿来当生活费,下一本书也不是马上就能出版,为了应付生活,我开始打工。之前,我认为书是拿来“读”的,只要善用图书馆,根本无须花费银两。然而,当时我却开始想要“拥有”书,因为我感受到“拥有”书的喜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