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摘要:本章简要论述太常寺乐官的设置及太常寺乐官的任职条
件和职责。在太常寺乐官中,太常卿和太常少卿不一定需要具备 实际的
音乐才能,但其 中却有许 多精通音 乐者。担任 实职的协律 郎一般 需要精
通音乐,其职责是充任 乐队指挥、创制乐曲、创作歌词和完成选词入 乐等
工作。因为中唐以后协律郎有时是一种虚衔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协律 郎
都具有音 乐才能。太乐、鼓吹令丞从事具体的音 乐方面的工作和管理工
作 ,其工作性质要求任职者必须精通音乐。
太常寺很早就已经存在,历代名称有所不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
之事。太常寺历代的沿革情况见于《大唐六典》和《通典》卷二十五《职官》
七。① 大致情况是秦时称奉常,汉高祖时称太常,汉惠帝改奉常,景帝又
称太常。王莽称秩宗,后汉、魏称太常。晋亦称太常,卿三品;宋、齐、梁称
太常。太常在梁为春卿,加“寺"字 ,后代因之。陈袭梁,北魏亦称太常,卿
从一品下,北齐称太常,卿三品。北周称大宗伯。隋称太常,卿三品。唐
因隋制,称太常,高宗龙朔二年(6 6 2)改称奉常,咸亨元年(6 7 0)复称太常,
武后光宅元年(6 8 4)又改称司礼,中宗神龙元年 (7 0 5)复称太常。安史乱
中,太常乐工奔散,收京后太常寺得以恢复。太常寺是唐代重要的礼乐机
构,本章着重对太常寺的乐官进行考察。
第一节 太常寺乐官概说
唐代太常寺下辖八署,其中太乐署和鼓吹署是音乐机构。“( 太乐署’
① 参见[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三秦出版社 1 9 9 1 年版,第 2 7 9
页;[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 1 9 88 年版,第 6 9 1 页。
第一章 太常寺乐官 7
在《唐会要》等文献中又称为“大乐署",因“太乐署"使用较多,本书统一使
用“太乐署’作为该机构名称。)唐太常寺乐官约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高层管理人员,指太常卿和太常少卿。他们是太常寺的领
导者,负责管理太常寺的全面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太乐署和鼓吹署
的音乐活动。在太常卿和太常少卿当中,亦有精通音乐者。太常卿也被
称为“乐卿",但太常卿或少卿并不一定需要具备音乐才能。
第二种是实际从事音乐工作的官员,包括协律郎、太乐令、太乐丞、鼓
吹令、鼓吹丞和太乐署、鼓吹署之乐正。他们在太常寺从事具体的与音乐
有关的工作,一般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才能。
第三种是从事具体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低级官吏,包括府、史、典事、掌
固等。
岸边成雄对太常寺乐工的种类和职能有详细论述,①本节“太常寺乐
官的任职情况和特点概述’属于概述,仅以见太常寺乐官情况之大概。岸
边成雄对太乐署、鼓吹署之乐正、府、史、典事、掌固等乐官职责的论述有
未周之处,本节“太常寺乐官职责补正’部分予以补正。
一、太常寺乐官的任职情况和特点概述
关于太常寺乐官的官职、品级、职责和任职条件,因前人已有所论述,
兹总结为下表,以见太常寺乐官任职情况之大概:
表 1—1 太常寺乐官任职情况表
① 参见[日]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梁在平、黄志炯译,台湾中华书
局 1 9 7 3 年版,第 1 0 3 页。
8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续表
由此表可以归纳出唐代太常寺乐官的特点:在太常寺乐官中,高级
管理者不要求必须具备音乐素养,但以具备音乐素养为佳。《旧唐书》
卷二十下《哀帝本纪》“:和王傅张廷范者,全忠将吏也,以善音律,求为
太常卿,全忠荐用之。宰相裴枢 以廷范非乐卿之才,全忠怒,罢枢相
位。"①此即说明太常卿以善音律者充任为佳,但并非善音律即可为太常
卿。太常卿负责整个太常寺的各项工作,一般并不要求具备较高的音
乐修养。而作为太常卿副职的太常少卿,虽然亦不要求精通音乐,但其
中已经有许多精通音乐者 ,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太常少卿为下级乐官升
任而来。协律郎多精通音乐,这是协律郎的特殊职责决定的。低级的
乐官则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才能。太乐、鼓吹令丞是低级乐官,他们的
职责和音乐密切相关,既要管理本署,又要亲 自从事和参与各种音乐活
动,因此必须 由精通音乐的人充任。至于太乐、鼓吹二署的府、史、典
事、掌固等,他们既从事档案、文书、财务等具体工作,又直接参与各种
音乐活动 。
二、太常寺乐官职责补正
关于太常寺乐官的职责,岸边成雄论述最为详细,但亦有一些结论颇
欠斟酌,兹补正如下:
① [后晋]刘晌等《:旧唐书》,中华书局 1 9 7 5 年版,第 7 9 1 页。
第一章 太常寺乐官 9 ‘
(一 )太乐署、鼓吹署之乐正
太乐署和鼓吹署都设有乐正。《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太乐
署)乐正八人,从九品下。……(鼓吹署)乐正四人,从九品下。’①《新唐
书》卷四十八《百官志》所记相同。又《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志》“:从第
九品下阶:……太乐鼓吹署乐正。’②可见太乐署设有乐正八人,鼓吹署设
有乐正四人,都是从九品下,属于太常寺中的低级乐官。
关于乐正的职责,岸边成雄说“:关于乐正职掌,根据其原称乐师两字
推察,似系担任直接教授乐人之责。’③从现存资料看,此观点似不完整。
《隋书》卷十五《音乐志》“:乐正展悬,司宫饰殿。"又云“:炀帝不解音
律,略不关怀。后大制艳篇,辞极淫绮。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创《万岁
乐》……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断绝。帝悦之无已。’④此证明乐正在隋代
既参与具体的音乐演奏,又参与乐曲的创作。
《通典》卷一百三十三《礼》九十三“:皇帝观射于射宫……太常卿于
西悬内东面命乐正日:‘奏乐……”’⑤《旧唐书》卷三十《音乐志》“:(贞
观)二十五年……乐正沈元福……等,铨叙前后所行用乐章,为五卷,以付
太乐、鼓吹两署,令工人习之。’⑥《唐会要》卷三十 ---1(舆服》下所记相同。
则乐正沈元福参与了歌词的整理工作。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
边》“:饔人藉蒉实,乐正理丝桐。’⑦此可证明乐正直接参与音乐演奏。
又郑锡《正月一 日含元殿观百兽率舞赋》“:兽臣献伎于广廷,乐正举麾
于层殿。"⑧说明乐正在音乐演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之,乐正的职
责是具体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音乐演奏中处于重要地位,有时从事乐
① [后晋]刘晌等《:旧唐书》,第 1 8 7 4 页。
②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80 3 页。
③ [日]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梁在平、黄志炯译,第 1 1 4 页。
④ [唐]长孙无忌等《:隋书》,中华书局 1 9 7 3 年版,第 3 7 9 页。
⑤ [唐]杜佑《:通典》,第 340 9 页。
⑥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08 9 页。
⑦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 1 9 9 9 年版,第 1 1 4 7 页。
⑧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第 46 01 页。
10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曲创作和歌词整理。由此可推知乐正非具备良好音乐素养者不能胜
任。
(二 )太乐署鼓吹署之府、史、典事、掌固
太乐署和鼓吹署还设有府、史、典事、掌固等乐官,属于低级管理人
员。《大唐六典》卷十四《太常寺》“:(太乐署)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八
人,掌固六人。(鼓吹署)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①《旧
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所记大体相同。
(太乐署掌固的人数《,大唐六典》记为六人《,旧唐书》记为八人《,新唐书》
记为六人。因《大唐六典》时代较早,当以《大唐六典》所记为是。)《旧唐
书》卷四十四《职官志》“:府三人,史六人,乐正八人,从九品下。典事八
人,掌固八人。"②则府、史为从九品下的官职,典事、掌固未记载品级,或
无 品级 。
关于府、史、典事、掌固的职责,岸边成雄说“:府员典藏文书,掌理财
务之责,史担任文书起草,掌固服行警备之职,典事职掌不明。"③此种说
明或未尽完善。
府和史在大驾卤簿鼓吹中骑从,此为定制。《新唐书》卷二十三下《仪
卫志》“: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鼓吹令二人,府、史二人骑从,分左
右。’④这说明大驾卤簿鼓吹中有府、史二人。
《大唐六典》卷一《三师三公尚书都省》“:掌固,主故事也。……《隋
令》称‘掌事,,皇朝称‘掌固,。"⑤可知掌固通晓本署各种事务办理的程序
和惯例,其职责当是使各种活动合乎法度,不违常规。
岸边成雄认为典事职掌不明,其实典事和府、史一样,亦在大驾卤簿
鼓吹中。《新唐书》卷二十三下《仪卫志》:“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
①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 90 页。
②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8 74 页。
③ [Et]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梁在平、黄志炯译,第 11 4 页。
④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 1 9 7 5 年版,第 508 页。
⑤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