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作者:左汉林


第一章 太常寺乐官 19

廷,从其《上铙歌鼓吹曲表》看,他献乐的原因是“尝闻鼓吹署有戎乐,词独

不列’①。可知柳宗元献的是歌词,而不是歌曲,是没有配乐的。如果选

词配乐,当由协律郎来完成。除了官吏的献诗,亦有平民诗人向朝廷献诗

的情况,这些诗歌的配乐工作可能也由协律郎完成。

协律郎可能还从事太常寺的管理活动,太常寺是九寺中最重要的机

构,乐工众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推测如果存在既没

有音乐才能,又不具备文学才能的协律郎,则他们的职责很可能是帮助太

常卿和太常少卿从事管理工作。太常寺下设多个机构,太常卿和太常少

卿主要负责全面的管理工作,协律郎可能帮助完成太乐署和鼓吹署的管

理工作。

综上,通过对唐代全部协律郎的考察可知,在唐代,一部分协律郎由

精通音乐的人担任,但并不是所有的协律郎都具有音乐才能。在太常寺

中,协律郎的职责是充任乐队指挥、创制乐曲、创作歌词和选词入乐。推

测也有一部分协律郎帮助太常卿和太常少卿完成太乐署和鼓吹署的管理

工作。中唐以后,协律郎有时是一种虚衔,授虚衔的协律郎不需具备实任

协律郎的任职条件,也不行使协律郎的职责。

第三节 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

唐代太常寺设有八署“:一日郊社,二日太庙,三日诸陵,四日太乐,五

日鼓吹,六日太医,七日太 卜,八日廪牺。"②在太常寺的各署中,太乐署和

鼓吹署是音乐机构。太乐署的长官是太乐令,副职为太乐丞。《大唐六

典》卷十四《太常寺》“:太乐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⑧

鼓吹署的长官是鼓吹令,副职为鼓吹丞。《大唐六典》卷十四《太常寺》:

“鼓吹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④可知;太乐令和鼓吹令

①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第 57 7 9 页。

②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80 页。

③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89 页。

④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 9 5 页。

20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为从七品下,太乐丞和鼓吹丞为从八品下。

前人对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条件和职责考论未确,如岸边成雄即认

为“太乐令并非通晓音律者才能胜任"。本书将对此问题予以重新考察。

一、从太乐、鼓吹令丞的实际任职情况推断其任职条件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充任太乐令、太乐丞以及鼓吹令和鼓吹丞? 此问

题鲜有人论及。唯岸边成雄在他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中对此问题有所

涉及。他说 : 、

按令与丞均系太乐署 内最官(原文如此,应为“高’。——笔者

注)之监督乐官,论理应由具有相 当音乐知识者才能充任。唐末之

李肇之唐 国史补卷下(学津讨原本)“宋沈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

比。太常久亡徵调。浼乃考钟律而得之" 中之宋浼;根据守山阁丛

书本 内南卓之羯鼓录“宋开府(璨)孙浼亦工之 (羯鼓),并有音律之

学。贞元中进乐书三卷云云",宋 i允当为精通音律者。但事实上太

乐令并非通晓音律者才能胜任,对于音乐毫无知识 出任太乐令者

大有人在,此与协律郎情形不同。至于太常寺卿、少卿、丞等乐官

更然。惟旧唐书卷二八太宗本纪“显庆 六年二月,太常丞 吕才,造

琴歌 白云等曲,上制歌词十六首编入乐府’及 同书卷七O 王硅传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 旨为太宗所让。蛙及温彦

博谏 El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云云",是则 吕才、祖孝孙 当系精通

音律之士,此或属于例外者。①

岸边成雄在本条的注释中说: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王绩传内所载“贞观初以疾罢,复调有司,

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史部(应为吏部)以非流不许。

绩固请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绝。岁余又死。绩El天

① [日]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梁在平、黄志炯译,第 1 1 3 页。

第一章 太常寺乐官 21

不使我酣美酒邪,弃官去。 自是太乐丞为清职,追述革酒(法)为经"

一语,该王绩为期从属僚处获取美酒而充任太乐丞,故并非通晓音律

者。①

由此可知,岸边成雄认为“太乐令并非通晓音律者才能胜任,对于音乐毫

无知识出任太乐令者大有人在"。

那么岸边成雄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为了考察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

条件,判断任此种职务是否需要音乐知识,我们对太乐、鼓吹令丞进行了

考察(详见附录二),并将相关情况简化为下表:

表 1—3 唐五代太乐、鼓吹令丞情况表

① [日]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梁在平、黄志炯译,第 20 2 页。

22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根据以上考证可知,在可考的 1 8 名太乐、鼓吹令丞中,除元行简 1 人

情况不详外,其余 1 7 人均精通音乐或通晓音乐。根据以上对太乐、鼓吹

令丞的考察可知,太乐、鼓吹令丞精通音乐绝非例外。《大唐六典》卷十四

《太常寺》“:太乐令掌教乐人调合钟律,以供邦 国之祭祀、飨燕;丞为之

贰。……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调习之节,以备卤簿之仪;丞为之贰。凡大驾

行幸,卤簿则分前、后二部以统之。’①此亦可证明太乐、鼓吹令丞的职责

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根本不能胜任。

以上充分说明,唐代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条件是必须精通音乐。岸

边成雄的说法显然缺乏事实依据。

二、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除此之外,需要说明的是,岸边成雄的错误还有以下两点:

首先,岸边成雄未对太乐、鼓吹令丞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仅从个别

情况就得出结论,而他所据以立论的个别情况也并不真实可靠。

他认为“太乐令并非通晓音律者才能胜任,对于音乐毫无知识出任太

乐令者大有人在",其根据是曾任太乐丞的王绩“为期从属僚处获取美酒

而充任太乐丞,故并非通晓音律者’。其实王绩求为太乐丞固然是为了痛

饮美酒 ,但这并不能证明王绩不懂音乐。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王绩传》“:王绩 ,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少与

李播、吕才为莫逆之交。"②按吕才是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精通音律,

王绩与吕才友善,可从侧面证明王绩或有同好。王绩《古意六首》(之一)

云“: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材抽峄山干,

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百金

买一声,千金传一曲。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古意六首》(之二)云: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

雄雌律。’③又《山中叙志》“: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直置百年内,谁论

①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 90 页。

② [后晋]刘昀等《:旧唐书》,第 5 11 6 页。

③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 480 页。

第一章 太常寺乐官 23

千载后。’①又有句云“:琴曲唯留古,书多半是经。’②王绩《游北山赋 (并

序)》“:月照南浦,烟生北林。阅邱壑之新趣,纵江湖之旧心。道集吾室,

风吹我襟。松花柏叶之醇酬,凤翮龙唇之素琴。"③可知王绩能弹琴。《唐

才子传》卷一《王绩》“:贞观初,以疾罢归。……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

气,独步当时。"④可知王绩弹琴的技艺或在诗歌之上。以上可以证明王

绩精通音乐,至少是通晓音乐。

其次,岸边成雄不仅认为“太乐令并非通晓音律者才能胜任,对于音

乐毫无知识出任太乐令者大有人在’,而且认为太常寺卿、少卿、丞等乐官

更不通音乐 ,此亦属错误。

岸边成雄引用了吕才和祖孝孙的例证,他说“:惟旧唐书卷二八太宗

本纪‘显庆六年二月,太常丞吕才,造琴歌白云等曲,上制歌词十六首编人

乐府,及同书卷七。王琏传‘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

太宗所让。畦及温彦博谏日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云云,,是则吕才、祖

孝孙当系精通音律之士,此或属于例外者。"他认为太常寺卿、少卿、丞等

乐官比太乐、鼓吹令丞更不通音乐,太常少卿祖孝孙、太常丞吕才精通音

乐属于例外。其实不然,至少太常丞中很多人是精通音乐的。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九《王涯传》“:大和三年正月,(王涯)人为太常

卿。文宗以乐府之音,郑卫太甚,欲闻古乐,命涯询于旧工,取开元时雅

乐,选乐童按之,名日《云韶乐》。乐曲成,涯与太常丞李廓、少府监庾承

宪、押乐工献于黎(梨)园亭,帝按之于会昌殿。上悦,赐涯等锦彩。’⑤可

知太常丞李廓通晓音乐。《新唐书》卷三十五《五行志》“:调露初,京城民

谣有‘侧堂堂,桡堂堂,之言。太常丞李嗣真日:‘侧者,不正;桡者,不安。

自隋以来,乐府有《堂堂曲》,再言堂者,唐再受命之象。”’⑥又《大唐新语》

卷七《知微》“:李嗣贞,尝与朝列同过太清观,道士刘概辅俨为设乐。嗣贞

①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 482 页。

②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 48 9 页。

③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第 1 3 1 6 页。

④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一),中华书局 1 9 8 7 年版,第 4 页。

⑤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44 04 页。

⑥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 9 1 9 页。

24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日:‘此乐宫商不和,君臣相阻之征也。角徵失次,父子不和之兆也。杀声

既多,哀调又苦,若国家无事,太子受其咎矣。,居数月,章怀太子果为则天

所构,废为庶人,死于巴州。刘概辅俨奏其事,自始平令,擢为太常丞

也。’①《南部新书》乙“:天后时,太常丞李嗣真闻东夷三曲一遍,援胡琴弹

之,无一声遗忘。"②则太常丞李嗣真精通音乐。《唐语林》卷五《补遗》:

“宋浼为太常丞,每言诸悬钟磬亡坠至多,补之者又乖律吕。忽因于光宅

佛寺待漏,闻塔上铎声,倾听久之。朝回,复止寺舍,问寺主僧日:‘上人塔

上铎,皆知所 白乎?,日:‘不能知之。,日:‘某闻有一是近制。某请一人循

铃索历扣以辨之,可乎?,初,僧难,后许。乃扣而辨焉。寺众即言:‘往往

无风自摇,洋洋有声,非此也耶?,浼日:‘是也。必因祠祭考本悬钟而应

也。,因求摘取而观之,日:‘此姑洗编钟耳。,且请独缀于僧庭。归太常,令

乐人与僧同临之;约其时彼扣本乐悬,此果应之,遂购而获。又曾送客至

通化门,逢度支运乘。驻马俄顷,忽草草揖客别,乃随乘至左藏门,认一

铃,亦言编钟也。他人但见镕铸独工,不与众者埒,莫知其余。及配悬,音

形皆合其度,异乎 !’③则太常丞宋浼精通音乐。可知,太常寺乐官虽然不

是人人精通音乐,也不是必须精通音乐者才能充任,但其中,特别是太常

丞中,精通音乐者毕竞大有人在。

据《大唐六典》卷十四《太常寺》“:太常寺:丞二人,从五品上……丞掌

判寺事。凡大享太庙,则修七祀于太庙西门之内;若袷享,则兼修配享功

臣之礼。’④《通典》卷二十五《职官》七“:丞:秦置一人,汉多以博士、议郎

为之。后汉凡诸丞,皆掌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举庙中非法。皆铜

印墨绶,进贤两梁冠。……历代皆有。梁旧用员外郎迁尚书郎,天监七

年,改视尚书郎。陈因之。后魏、北齐亦有之。隋有二人,大唐因之,分判

寺事。"⑧可知太常丞的职责是“掌判寺事’,鉴于太常寺掌管礼乐,有相当

① [唐]刘肃《:大唐新语》,中华书局 1 9 84 年版,第 1 1 3 页。

② [宋]钱易《:南部新书》,中华书局 200 2 年版,第 2 5 页。

③ [宋]王谠《:唐语林》,中华书局 ]9 8 7 年版,第 5 3 0 页。

④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 90 页。

⑤ [唐]杜佑《:通典》,第 6 9 3 页。

第一章 太常寺乐官 25

比例的太常丞(也包括一些太常卿、少卿)应是精通音乐的。岸边成雄不

仅认为太乐令并非通晓音律者才能胜任,而且认为太常丞等乐官更不通

音乐 ,显然是错误的。

三、对太乐令丞职责的重新判定

从相关文献看,太乐令丞都从事具体的音乐活动。《大唐六典》卷

十四《太常寺》“:太乐令掌教乐人调合钟律,以供邦国之祭祀、飨燕;丞为

之贰。’①《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太乐令调合钟律,以供邦国之祭

祀享宴。丞为之贰。’②具体说来,其职责约有以下几点:

(一 )管理太常寺乐工的乐籍

太常寺乐工人数众多,这些乐工的乐籍有一部分在太常寺,有的则在

地方州县。乐工有的常年在太常寺任职,有的则轮番上值,乐籍的管理工

作极为烦琐。据《通典》卷二十五《职官》七“:隋有太乐令、丞各一人。大

唐因之。掌习音乐、乐人簿籍。"③可见,管理乐工乐籍的工作是由太乐令

负责的。

(二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设置乐悬

各种音乐活动都需要提前设置乐悬,这项工作是由太乐令主持完成

的。《通典》卷七十七《礼》三十七“:大唐之制,皇帝射于射宫……太乐令

设宫悬之乐0’④《新唐书》卷十六《礼乐志》记载大射之礼由太乐令设置

宫悬《,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志》记载皇后岁祀亦由太乐令设置宫悬,

《新唐书》卷十六《礼乐志》记载皇帝接见藩主,其乐悬设置亦由太乐令

完成。

【三)率领和监督太乐署乐工,完成各种音乐演奏活动

在太乐署负责的音乐演奏活动中,太乐令丞起组织和监督的作用。

《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宴享陈《清乐》《、西凉乐》……每先奏乐三

① [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第 280 页。

②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8 74 页。

③ [唐]杜佑《:通典》,第 6 9 6 页。

④ [唐]杜佑《:通典》,第 2 1 0 6 页。

26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日,太乐令宿设县于庭,其 日率工人人居其次。"①《新唐书》卷十一《礼乐

志》“:奠玉帛……未明一刻……太乐令帅工人、二舞以次人,文舞陈于县

内,武舞立于县南。’②《新唐书》卷十一《礼乐志》“:若在宗庙……太乐令

位于北县之间,北向。’③《新唐书》卷十六《礼乐志》:“其宴蕃国主及其

使……太乐令引歌者及琴瑟至阶,脱履,升坐,其笙管者,就阶间北面立。’④

可见太乐令直接参与各种音乐演奏活动,是太乐署乐工的领导者和监督者。

【四 )管理和校定乐器

因为在演奏之前设置乐悬是由太乐令负责完成的,由此推测,太常寺

乐器当由太乐令管理。《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凡备大享之器服,

有四院。一日天府院,二日御衣院,三日乐悬院,四日神厨院。’⑤可知乐

悬院当由太乐令负责管理。又《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悬下编

钟……铸成,张浚求知声者处士萧承训、梨园乐工陈敬言与太乐令李从

周,令先校定石磬,合而击拊之,八音克谐,观者耸听。’⑥可知太乐令亦参

与乐器的校定工作。

(五 )负责九部乐、十部乐的管理和演奏工作

九部乐、十部乐是唐代大型的礼仪性和政治性音乐,具体的管理和演

奏等事项由太乐令负责。《新唐书》卷十九《礼乐志》“:设九部乐,则去乐

县,无警跸。太乐令帅九部伎立于左、右延明门外,群官初唱万岁,太乐令

即引九部伎声作而人,各就座,以次作。"⑦可见在九部伎的演出中太乐令

是具体负责的乐官。 ,

(六 )整理太乐署乐工演唱所用歌词

据《旧唐书》卷三十《音乐志》“:时太常旧相传有宫、商、角、徵、羽《宴

乐》五调歌词各一卷,或云贞观中侍中杨恭仁妾赵方等所铨集,词多郑、

①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08 1 页。

②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 3 1 6 页。

③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 3 1 4 页。

④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 38 3 页。

⑤ [后晋]刘晌等《:旧唐书》,第 1 8 7 2 页。

⑥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08 1 页。

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 42 9 页。

第一章 太常寺乐官 27

卫,皆近代词人杂诗,至绦又令太乐令孙玄成更加整比为七卷。’①可见,

太乐令有时参与歌词的整理工作。

以上是太乐令的主要职责。太乐丞的职责是协助太乐令完成上述工

作,著名诗人王维曾任太乐丞,他长于诗歌又精通音乐,当从事过上述工

作。

四、对鼓吹令丞职责的重新判定

鼓吹署是太常寺掌管音乐的另一机关,其领导者是鼓吹令和鼓吹丞。

《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鼓吹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

品下。’②鼓吹署的音乐以鼓吹乐为主,用于各种仪式中。鼓吹令丞的具

体职责如下:

(一 )引导和指挥各种仪仗

仪仗是身份的象征,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仪仗。在不同形式的

仪仗中,鼓吹令丞起引导和指挥的作用。《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

“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调习之节,以备卤簿之仪。丞为之贰。’③《新唐书》卷

二十三下《仪卫志》“: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鼓吹令二人,府、史二

人骑从,分左右。’④《旧唐书》卷二十八《音乐志》:“其凯乐用铙吹二

部……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于兵马俘馘之前。将入都门,鼓吹振作,迭奏

《破阵乐》等四曲。’⑤此说明在皇帝的大驾卤簿鼓吹和凯乐鼓吹中,鼓吹

令丞起引导和指挥的作用。

(二 )在音乐活动前陈设鼓吹乐器

在音乐演奏之前,陈设鼓吹乐器的工作是在鼓吹令的指挥下完成的。

《通典》卷一百三十一《礼》九十一“:蕃主奉见……前一日……鼓吹令设十

二案。’⑥《新唐书》卷十六《礼乐志》所记同。又《通典》卷一百三十三《礼》

①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08 9 页。

②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8 7 5 页。

③ [后晋]刘晌等《:旧唐书》,第 1 8 7 5 页。

④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 5 08 页。

⑤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第 1 0 5 3 页。

⑥ [唐]杜佑《:通典》,第 3 3 6 9 页。

28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九十三“:皇帝射于射宫:前一 日……鼓吹令设十二案于射殿之庭,以当月

之调,登歌各以其合。’①《通典》卷七十七《礼》三十七及《新唐书》卷十六

《礼乐志》所记同。《通典》卷一百二十三《礼》八十三“:皇帝正至受群臣朝

贺……前一日……鼓吹令分置十二案于建鼓之外。’②可知在大射等仪式

上,陈设鼓吹乐器的工作是在鼓吹令的指导下完成的。

(三 )指挥鼓吹乐演奏

各类鼓吹乐的演奏亦由鼓吹令指挥完成。《通典》卷一百二十二《礼》

八十二:“临轩行事 ……太乐令、鼓吹令帅工人入就位。’③《新唐书》

卷十七《礼乐志》“:皇帝加元服……其 日……太乐令、鼓吹令帅工人人就

位。’④则鼓吹署的乐工由鼓吹令引导进人事先陈设好的鼓吹乐器之间。

在鼓吹乐的演奏中,指挥和监督之责亦应由鼓吹令行使。

鼓吹丞的职责是协助鼓吹令做好各项工作。鼓吹署的音乐较太乐署

简单,担任鼓吹令丞所需的音乐才能可能比太乐令丞稍低。

综上可知,太乐、鼓吹令丞的职责是从事具体的音乐工作。太乐令丞

的职责是管理太常寺乐工的乐籍,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设置宫悬,率领和监

督太乐署乐工完成各种音乐演奏,管理和校定乐器,负责九部乐、十部乐

的管理和演奏工作,以及整理太乐署乐工演唱所用歌词。鼓吹令丞的职

责是引导和指挥各种仪仗,在音乐活动前陈设鼓吹乐器和指挥鼓吹乐演

奏。太乐、鼓吹令丞的工作性质要求任职者必须精通音乐。同时,因为太

常卿、太常少卿和太常丞负责太常寺的管理工作,而太常寺又以管理礼乐

为主,因此太常卿、太常少卿和太常丞虽然不是必须精通音乐,但其中精

通音乐者却大有人在,尤以太常丞为多。

① [唐]杜佑《:通典》,第 340 6 页。

② [唐]杜佑《:通典》,第 3 1 5 0 页。

③ [唐]杜佑《:通典》,第 3 1 0 6 页。

④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 3 9 5 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