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走了,他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所说的章士钊、杨荫榆,还有那个“率领男女武将”,雇用男女流氓殴打学生并“强拖出校”的刘伯昭等反面人物,同样未能得势。1925年8月,北洋政府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不得不撤走进驻女师大的武装警察。未久,免去了杨荫榆的女师大校长职务。同年11月10日,在学生运动冲击和另类人士的反对下,章士钊请辞教育总长职,段祺瑞转而请章出任执政府秘书长。1926年4月,在举国上下一片“驱逐段祺瑞”的呼声之中,段氏执政府咔嚓一声垮台塌架,攀附者尽数倒地,章士钊灰头土脸地潜逃出京,避走天津。至于为虎作伥的刘伯昭辈则不值一哂了。对于这个结局,学术界大部分为之叫好,但也有一部分人为之不平,并对与此相关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所说事实产生疑问甚至非议。有人认为鲁迅说刘伯昭“率领男女武将”对女师大学生大打出手的恶劣行径,是得到了章士钊的指示,也就是说是按章的指令开打的。此事颇值得怀疑,这种行动似乎不是章士钊的一贯做法。就常理来说,作为一个国家政府的教育总长,完全没有必要做如此具体的安排。更大的可能是刘伯昭与下面具体办事人员处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对女生们采取了极端做法,却让章士钊背了骂名。这件事被鲁迅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公示于众,不仅是章门的一大不幸,更是历史承受者的不幸云云。
关于对女师大学潮的看法和态度,不只是当年的陈源与胡适等人与鲁迅等浙江派不同直至产生了仇怨,胡适的学生顾颉刚这一辈的年轻学者,对此亦有不同的理解和透视角度。据顾的女儿顾潮说:1925年,北京发生了著名的“女师大学潮”,矛头指向校长杨荫榆,父亲认为此事与李石曾(煜瀛)有关。李氏曾留学法国,原是蔡元培的好友,在北大讲授生物学,又利用中法庚款办了中法大学、孔德学校,势力渐渐发展起来,“成了法日派的领袖。”(《顾颉刚自传》)由于李氏嫉妒蔡元培的声望,便想攫取北京的教育权,打击蔡氏的势力。父亲说:“他不抢北大,因为知道英美派的人多,他抢到手也是麻烦;他专抢北京的各专科学校,抢的方法就是把原来的校长骂倒,或利用学生要求‘改大’(改为大学),而后他介绍新校长给政府,这个学校就成了他的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就是利用鲁迅、周作人在报上攻击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而后他介绍易培基为该校校长。”(《自传》)不久,李石曾又把易培基介绍与冯玉祥,做了教育总长,易氏就将北京的农专、工专、医专、法专等学校“尽数抢来”,在大革命后合并为北平大学,由李氏做了校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