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解释绝不是像周质平先生所说的,是不懂装懂,故弄玄虚来诓韦莲司。①事实上,韦莲司立刻回了信,表达她在胡适身上找到知音的欣喜。②她告诉胡适说,她的画虽然带给胡适梦魇,但她并不怎么难过,因为如果连她那么卑微的作品都可以带给胡适如此的震撼,那岂不意味着一个真善美的新世界(new world of intense pleasure )正展现在他眼前,让他可以用新的视野来欣赏那些古老的、美得无以伦比的艺术作品!胡适先前没看懂她的画,她并不失望。反正从来就没有人试图去了解她的画!这点,她也习惯了。然而,现在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适居然看懂了她的画,她真是欣喜若狂。她很抱歉第一幅画带给胡适那么窒息性的痛苦,事实上她自己就一直觉得那幅画不应该给人看。那幅画所反映的是人类的理想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地摧毁。她在作那幅画的几个月里,自己的心灵苦不堪言。对于胡适试图从第二幅画去寻求解脱,韦莲司认为那是很可理解的,因为那正是她自己要从人类以外的世界去寻找的。而在这点上,她认为胡适领悟出张彭春对这幅画所不感兴趣的地方。她非常认同胡适用来描写她第二幅画的字句,因为她所想表达的,确实是“首先是专注,接着是生命力忘我的洋溢”。她唯一要强调的,是指出那种“忘我”的情境是真朴可见的,只是文字无法表达,只能用精准的色彩为之。至于第三幅画,则除了那“决定”究竟是什么胡适并没有说明以外,其它都说对了。她说胡适所形容的,正是她的经验,只是胡适没有点出该画的结论。张彭春当天在她的画里确实看出了结论,但是达到那结论的几个步骤则是张彭春自己的创意。无论如何,她认为胡适和张彭春所共同指出的“奉献精神”的放射(“givingness” outflow),正是她那幅画最重要的内涵。
① 周质平,《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47-49 页。
② Williams to Hu, November 8, 1915.
韦莲司说,他们三个人对这个精神礼物究竟是什么定义不同,其所反映的是他们三个人不同的特质;根据张彭春的诠释,那是情人所给予的礼物,胡适则以为那是“悲悯与希望”,韦莲司自己则把它诠释为艺术家所赠与的礼物。她说她最欣赏胡适的分析之点,在于他能给予后两幅画的内涵作出一个明确的层次。她自己非常喜欢从前一个教授所说的一句话:鉴赏画跟鉴赏音乐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在剎那间捕捉到它的神韵而成为永恒。不像音乐,音乐是跟着时间的流逝而一起消逝的。她相信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只是苦于不知如何诉诸分析。然而,胡适却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她所想表达的层次清晰地梳理出来。她由衷地表达她对胡适的激赏:“好友!你能如此淋漓尽致地把握到我这么粗糙的作品所想表达的想法,这就在在说明了你高明的所在。如果眼前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一定可以把我的拙劣化为神奇。”韦莲司的意思是说,如果像她那些粗糙、拙劣的作品,都能让胡适做出那么高明、贴切的诠释,更遑论如果胡适所面对的是大师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