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乡月,终有情 1

星星·月亮·太阳 作者:江勇振


历来品评胡适的婚姻,替他惋惜、叫屈的人,都是男性。从他们的眼光看来,这简直是“鲜花插牛粪”的颠倒版。他们鄙夷江冬秀是个“缠脚村姑”、“粗卤”、“不懂英文”、“相貌平平的小脚女子”。④其实,他们何止看不起江冬秀,甚至有胡适学者侃侃而言说韦莲司长得并不怎样!同样地,他们也常为留美时期的胡适心有戚戚焉,认为他之所以会接受他与江冬秀的婚约,完全是因为不忍伤母亲的心,其结果是使自己成为“吃人的礼教”下的祭品;说他当时为传统中国婚姻制度所做的辩论,是“甜柠檬”心理作祟;而且认定他在文章与诗词里肯定自己这桩婚姻的言辞,都是“自我安慰”、“自我欺瞒”。①江冬秀诚然是“村姑”,但笑她是“村姑”的人,都忘了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大部分的男留学生也是不折不扣的“乡巴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们搭邮轮横渡太平洋到美国的经验,并不亚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了避免被美国移民官员误认为是“排华法案”所禁止入境的华工,当时的留学生大都是坐头等或二等舱。由于餐费是包括在船费里,菜单虽然看不懂,反正不吃白不吃;于是,“我们只好从菜单天字第一号吃起,一直吃到点心为止。我们先吃清汤。吃了清汤,再吃混汤。吃了鱼,又吃虾。吃了猪排,又吃牛排。吃了家鸡,又吃野鸡。吃了蛋糕,又吃冰淇淋。吃了茶,又吃咖啡。”② 

① Williams to Hu, April 23, 1915 

② Hu to Williams, May 11, 1917. 

③ Williams to Hu, May 14, 1917. 

④ 《夏志清先生序》,唐德刚,《胡适杂忆》,10, 20 页;朱洪,《胡适与韦莲司》,59 页。

研究胡适的专家里,只有唐德刚能以诙谐的笔调、自嘲(self-mockery)的胸襟,了无痕迹地点出了“乡巴佬”、“村姑”其实只是相对性的观念和形象。1950 年代初,唐德刚第一次在纽约见到“胡适之的小脚太太”。江冬秀让他这个“农村牧牛儿”,想起了家乡里,从祖母、姑母到表姑母、表姨母等等,多到可以“排出一两连老太太兵”的“小脚、中脚、大脚”。“那些‘小脚’在我看来并不十分‘丑陋’或‘落伍’。相反的,那是孩子心目中温和慈祥的象征。”③不管唐德刚是否真是“农村牧牛儿”,他点出了一个大家常忽略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的男女留学生,在中国当然有贫富、城乡之别,但初到美国,大家都是“村姑”或“乡巴佬”。换句话说,“乡巴佬”、“村姑”是相对的形象观念。所不同的是,那出过洋、镀过金的“乡巴佬”,摇身一变而成“尖头曼”(gentlemen)。再回首,那没喝过洋墨水的“村姑”看起来就更土气不堪了。就以胡适来说,他是大清帝国崩溃前夕,第二批拿庚子赔款到美国留学的。他们这批在1910 年放洋,由外务部官员兼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后为清华学堂第一任校长——率领,“校长”连同七十名学生,

① 周质平,《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35-44 页;周质平,《胡适与赵元任》,《胡适丛论》,168-170 页。

② 陈鹤琴,《我的半生》(台北:龙文出版社,1993),78 页;又请参阅张忠绂,《迷惘集》(香港),44 页。

③ 唐德刚,《胡适杂忆》,182-183 页。

各个头上都拖着一根辫子,浩浩荡荡地前往美国。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