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来道光咸丰这几十年间,中国作为泱泱大国,接触西方学术的时间并不见得有多晚。比如日本等亚洲小国,因为文字相近,要不时通过中国的相关著作了解西方。按理说这样间接得来,应该受益较少,为什么却后来居上呢?这里有个人不能不提,在后人眼里,他的一部《海国图志》,间接造就了日本的崛起。这就是林则徐的好友、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学者、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及巡抚幕僚的魏源。
作为主战派,魏源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期间到宁波亲自审问英国战俘,并据此写出《英吉利小记》一书,旨在国人通过阅读了解英国。而战败的悲愤让魏源意识到“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没想到所谓的“夷情”,渐渐吸引了魏源,随着阅读理解的加深,思想高度突飞猛进。尤其与被革职的林则徐在镇江的那次彻夜长谈,堪称旷世巨著诞生摇篮——林则徐将自己组织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付魏源,嘱托他编纂《海
国图志》,用以扩大国人视野,挽救大清。此举无疑道出了当时开明知识分子的心声,资料图绘方面因此得到了不少帮助。
一八四三年,五十卷本《海国图志》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四年后,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至一百卷本。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十四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七十多种,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魏源的一些亲身经历。《海国图志》全书分六个部分,侧重各有不同。《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篇,向读者展现了近百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世界各国史地》篇则通过征引《地球图说》、《外国史略》和《瀛环志略》等书内容,详细介绍了美国的联邦、议会选举等制度。把西方文明的真实情况,全部纳入书中以供国人详阅。
林则徐和魏源始料不及的是,来自官方的骂声竟超过了读书声,守旧自负的官场无法容忍对“外夷”的赞誉之作,居然有人提议将《海国图志》焚毁。一片排斥中,这部优秀
的世界大百科在国内的印刷发行数仅千册。
可怕的结果终于出现了,其破坏力、杀伤力远远超过了文字狱。一八五一年,一艘中国商船在日本长崎港接受检查时,三部《海国图志》被当成违禁品扣留,从此传入了日本。
据《江户时代日中秘话》记载,该著“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几年间便雄踞日本同类著作一线市场。到一八五九年,书价涨幅竟高达近三倍,读者群包括学者、官员、百姓。要知道这一时期的日本国运,同样面临严重威胁。一八五四年二月,美国将军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逼迫日本德川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此后,西方列强不请自来,日本也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国际形势滑向崩溃边缘。这《海国图志》出现得太是时候了,简直是神赐!“以夷制夷”可谓醍醐灌顶,带给了维新人士最务实的选择——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前所未见的世界知识,成为明治维新时代腾飞的有力翅膀。四十多年后,日本帝国悍然加入八国联军的入侵队伍来到了中国……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值咸丰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和太平天国的“刀枪不入”,让大清真正领略了什么叫内忧外患。哪怕具备祖父、父亲的平庸,咸丰皇上也不至于没心没肺到社稷危亡之际,竟暗示大臣快上奏章,大家到避暑山庄打猎去。这位咸丰爷,贪酒好色吸毒无一不备,堪称“十二帝”中最昏聩无用的。对文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天天看戏,梦里都不会有西学中用的概念,“以夷制夷”的提法,在咸丰心目中,也就是一句戏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