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业处(3)

禅来禅去: 亲历重塑生命的十八天 作者:西岭雪


我是一个想法多心念杂的人,枯坐半个小时容易,想要摒除杂念打坐却难。开始禅修的时候,坐进禅帐中,我连五分钟也难忍耐,腿也疼背也疼,如坐针毡;但是日子有功,三四天后坐下来,已经可以轻松坚持十五二十分钟,然后换腿休息一下再来过;十天后,最长记录可以做到半小时不换腿。但是真正全神贯注的时间仍然很短,总是心思杂沓,天马行空,闭上眼比睁开眼还要思绪繁杂而飘忽,瞬息万念。

入园前听到别人说起“光”,总怀疑是因为闭上眼睛后的视网膜正常反应。然而经过长期的禅修练习后,发现那团光的确是由心而生,只有心无杂念的专注于呼吸才可以让它更集中,更稳定,也更明亮——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心思跟着光飘走,而要安住于人中一带,并且时刻不忘观呼吸,直到光与呼吸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持久练习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自然是为了证得禅那,断除烦恼——禅坐可以培育“戒定慧”,戒是持戒,使行为正直,心思澄定,神志通达;定是定力,让自己更有耐心,恒心,持久力;慧是明理,不是指有才华,小聪明,而是要大智慧,对人生有通透达观的认识。禅修者在证得初禅之后,还要继续修习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并在修止之后修观,直到真正断烦恼,证得大智慧。

玛欣德尊者总结:“佛陀为断除烦恼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这条道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提升自己的戒行、道德品质,第二要致力于内地的平静,第三是培育智慧,并通过智慧来断除烦恼,根除苦之因。”

有人会觉得道德也需要培养吗?在家众自有许多道德高尚的人,是否就不必修了呢?

但这是两个概念,佛家的道德除了指善良正直外,还要持戒清静,不生嗔念。而这种品质,就需要跟定力和智慧一样,通过止观禅修来获得圆满。

当然,这些对我而言只是一些概念和理论,自己修为太浅,天分太低,连禅相与似相也分不清,自然更加无法清楚解释其中分别,更怕轻言妄语会误导了读者。但我切实地看到了那些精进的同修,看到了证得了四禅八定的人有多么达观、快乐。这使我觉得,每个在生活中焦虑沉浮的城市人,都应该尽量抽出点时间去寺中禅修,断除外缘,从容思考,过着最简单有规律的生活,并通过修习入出息念使自己的心得到净化,学会用另一种方式和视角看世界,看自己。

对于普通的修习者,尤其像我这样心思乱欲念多的凡夫俗子来说,学会观入出息,保持打坐的习惯,至少可以培养心性,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而强大。当烦恼来时,打坐虽然不可能让障碍消失,生病的依然在病痛,失业的依然很无助——但却可以帮助自己烦乱躁动的心安静下来,从容淡定地去思考,去面对,则未尝不是一种裨益。

佛陀形容打坐能够断除杂念,“犹如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非时大雨立刻使飞扬的尘土由此消失,停止。”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境界。

也许我最终也不能证得禅那,断除烦恼,但若可以通过禅修而使自己更成熟,更明智,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沉稳、豁达、有智慧的人,也可谓是修成正果了。

修习入出息念时,我安静地体察着自己的吸气,呼气,努力地观心见性,清净绝尘,曾尝试写过一首偈子:

当我吸气时,花开照明月;

当我呼气时,花落静如雪;

花落复花开,轮回几千劫。

这,就是我的“业处”禅修报告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