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照相刚在中国流传的时候,大部分国人对之怀着排斥的态度,不少人更是觉得这个东西会摄人魂魄,对之退避三舍。吴稚晖曾在日记中记述自己“在甲午以前,但慕咬文嚼字之陋儒,经过甲午惨败,始觉中国不能不学西方工艺,对于兴学实刻不容缓”。吴氏以宣传照相为契机,进而宣传西方的文明,这又是毕生崇尚科学的他的一个缩影。
吴稚晖俭朴的生活作风源自早年的艰苦生活。他六岁丧母,寄居外祖母家,少年时期生活尤为困顿,常为温饱问题发愁,据他自己回忆:“十五、六岁时,处境骤窘,往往断炊,夜卧绳床,老被寒如铁,外祖母年迈不胜寒。”十八岁,吴稚晖参加工作,当了一名私塾先生,他赚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外祖母买一床新棉被。难得的是,即使吴稚晖后来显达,他的作风也从未改变。
民国建立后,官场的腐败却没有被革命掉,这让一些有识之士忧心忡忡。1912年2月,吴稚晖和汪精卫、蔡元培、李石曾、张继等人在上海发起“进德会”,旨在改良社会道德。“进德会”会员分普通会员和特殊会员,特殊会员又分甲乙丙三部。普通会员必须做到不狎妓、不赌博、不置妾;特别甲部会员,除前三项外,加不作官吏,共四项;特别乙部会员,再加不作议员、不吸烟,共六项;特别丙部会员,除前六项外,再加不饮酒、不食肉,共八项。因此“进德会”又名“八不会”。
“八不会”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最高级别,能够“五不”、“六不”已经很了不起了,这里面敢于标榜“八不”的,只有吴稚晖、李石曾、廉泉三人。而且由于当中破戒的人越来越多,“八不会”很快不了了之。“八不会”散伙之后,吴稚晖虽然不再受会规的约束,仍然一生清廉俭朴,克己复礼,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得任何好处,在那样的时代中,足以成为世之楷模。
“八不会”成立后不久,吴稚晖率领一班学生出洋,因为经费短缺,百余人共处海船之四等舱内,环境脏乱差,再加上波涛汹涌,很多第一次坐船出海的学生吐得昏天暗地。吴稚晖不停地巡视晕船呕吐者,送茶侍饭,不像领导,倒像个老保姆,甚至每天为这些人打扫满地狼藉之瓜子壳、水果皮等垃圾。一日,大家围在一起看一张告示,上面乃吴稚晖亲笔手书:地上拾得一条臭脏的裤子,已代洗净,是哪一位的,请自领回。
吴稚晖不仅衣食住行崇尚简朴自然,他活着的时候,连生日都不过,他有句口号叫“生不做寿,死不开吊”。他不仅自己不做寿,还不让别人给他做寿,为此还煞费苦心地编了一个理由,经常指着自己左臂上寸把长的一块黑色胎记告诉别人:“我吴稚晖是偷来的人生,出生前,祖母曾托梦给外婆,说从阴间奈何池里用秤钩钩出来这个孩子,趁阎王爷打瞌睡时逃出了鬼门关,以左臂上有秤钩钩伤的伤疤为记。此子出生后,千万不能做生日,因为是阎王的逃犯。被阎王得知是要捉拿归案的。”
吴稚晖六十岁时,上海的无锡帮为他庆花甲寿诞,他盛情难却,索性逃之夭夭。农历2月28日吴稚晖寿诞那天,宾客们济济一堂,主角却迟迟未能出场。等到最后,收到一封发自杭州的信:
诸位先生执事:奉赐帖感悚莫名。弟因先母早逝,故先外祖母不忍提及弟等出生之日,从未有所谓‘诞’,糊里糊涂,醉生梦死地白活在狗身上,不知到今几何年。有人登报说替我庆花甲,我才知道已登了花甲,这叫做谣言处处有,中国特别多。哈哈!我虽相信我或者已登了花甲,却不敢在月份牌上拣一个茶会日子就算生日。我最反对庆寿做生日,所以没有庆寿有我去拜祝的,这是一个硬凭据,我虽登了花甲,够得上弄个华诞出来玩玩,却不敢非之人者又来有之己。敬璧原帖,并叩谢诸先生,本日弟已赴杭州,亦不能陪座,歉甚。敬恒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