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来这才是《大学》(2)

明朝一哥王阳明 作者:吕峥


对比一下两种翻译。

朱熹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方法是弃旧图新。

阳明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造福百姓。

仔细品品不难发现,按照朱熹的解释,明德是本,是致知;新民是末,是格物。前者是目的,后者是达成目的的方法,与他那套格物致知的理论一脉相承。

而按照王阳明的解释,明德就是亲民,亲民就是明德,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万物一体。

于是有人要抗议了:难道王阳明就不是借《大学》之酒杯,浇自己家的花园?

第一,曾参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第二,看效果。

朱熹版《大学》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修己而后安百姓。

王阳明版《大学》则是:修己和安民并行不悖。

朱版是生硬的反腐材料,王版是生动的生活态度。

朱熹给成圣设了很高的门槛,然后忽悠大家去格物,这是从长远处为国家社稷计,却忽略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最终只能走向腐朽没落。

而王阳明认为,执政者不用唱高调,只要踏踏实实,让眼前的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手中的政权难道还怕没有人拥戴吗?孔子孟子当不了谷子,好话说上一千种,也顶不上四个字—知行合一。

因此,王子曰:人人皆可成圣,没有不能成只有不想成。圣不是圣斗士的圣,而是一种充满志趣,通权达变,挥洒自如,化己度人的生活态度。

王阳明和徐爱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这水上的讨论。一天傍晚,阳明立在船头,看着暮色渐渐升起,耳边则是徐爱手舞足蹈的声音—要是这条船永远开不到尽头该多好啊!

后来,徐爱将这一路所得忠实地记录下来,成了《传习录》的序言。

王阳明失去徐爱之所以那么痛苦,像孔子痛失颜回一般,正是因为徐爱天资聪颖又能忠实记录、阐释自己的学说,从这一点上讲,王门弟子,无出其右。

正德八年的二月,正是江南莺飞草长、桃花盛开之际,阳明和徐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余姚。

姚江之水仍是清澈见底,屋后翠竹依然郁郁葱葱。

王华却已年近七十。

王状元对儿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很是不爽,他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出类拔萃聪明过人,却总担心他会因此闹腾些事儿出来。本以为龙场几年能让他转转性,如今可好,聚众讲学,批评朱子。朱子是好随便批评的吗?这不,本来在北京好好的,现在却外放到南京。

王阳明也不跟父亲争执,见老人家红光满面,身体瓷实,便放心了。

阳明在家待了数月,又收了几个弟子,带着他们在余姚一带游山玩水,过后才往滁州赴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