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埃隆·马斯克: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6)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作者:余晨


思维框架与疯狂信念

致力于推动科技、人文、设计跨领域思想交流的TED大会主席克里斯·安德森曾写过一篇文章——《天才的共性》,他在这篇文章里,全面分析了马斯克与乔布斯之间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影响了多个行业的连环颠覆者,都是跨界整合、多维度思考的天才,都有过退学的历史,都穿着随意(牛仔裤加T恤或高领衫),都有强势的管理风格且独断专行,甚至都有过被自己创办的公司解雇的经历。

然而,马斯克又与乔布斯不同:乔布斯张扬外露,有着具穿透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痴狂的说服力,而马斯克则相对内向收敛,其清晰的逻辑和冷静的理性令人折服;乔布斯是个非凡的市场推手,而马斯克则是一个出色的极客工程师;乔布斯是个文科生,而马斯克是个理科生;乔布斯是个佛教徒,而马斯克是个不可知论/无神论者。

安德森认为马斯克和乔布斯最核心的共同之处在于:系统级的设计思维加上超常的信念。

乔布斯和马斯克都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发明家,他们并不是某项单独技术或产品的原创者,而是有着“全景式宏图”、把不同技术和跨界资源系统地整合在一起的集大成者。乔布斯不是MP3播放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或智能手机的发明者,但是他能够把极简的硬件设计、完美的软件体验,还有应用商店等网络服务整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同样,马斯克也不是第一个尝试制造电动汽车的人,但是他把电池组管理技术、车载联网电脑、直销渠道、充电站网络整合成一个生态系统。他们没有带来某一项局部的技术突破,而是靠产品、营销、组织、定位、盈利模式等多维度的创新来产生颠覆式的影响。

如果说乔布斯的灵感来自于文科生的直觉,那么马斯克的力量则来自于理科生的逻辑。当年曾主修物理学的马斯克善于遵循并运用物理学的思维框架,他把自己的思想武器归结为“第一原理”式的推理方式,即把问题还原归约到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再向上进行推理,寻求答案。

“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更早的远古时代,人们都以神话和传说来解释世界,这本质上是一种类比和隐喻式的思维。而古希腊则开始了思维方式从“讲故事”到“讲道理”的演变,人们用逻辑、概念化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宇宙,从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亚里士多德则系统地总结了“第一性”智慧。

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反直觉的,因此更富挑战。在马斯克看来,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习惯依赖直觉,用类比和归纳进行思维,这样只能是在同样的范畴内积累和堆叠,不断重复和完善已有的模式,而不会产生超越性的突破。

只有基于“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和核心,设想事物应当存在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受限于现状,由此推演出产生质变的突破性答案。在马车的时代,用类比的思维只能培育更快的马匹、造出更好的马车,而用“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才能发明出汽车。

科技创新不同于艺术创造,不能漫无边际地空谈“一切皆有可能”。比如物理学不允许有永动机和超光速火箭,因此再伟大的发明家也造不出永动机和超光速火箭。但那些自然规律不禁止的,则皆有可能发生,唯一限制我们的是我们的想象力。所以,要想自由创新,首先要了解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要想突破顶线,首先要了解底线;要想知道什么是可能的,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不可能的。

正是基于“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马斯克清晰地意识到,普通汽油机的能量转化率只有20%,而电动机的能量转化率可以高达90%,且没有污染,所以新能源电动车终将替代汽油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