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埃隆·马斯克: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7)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作者:余晨


同样,通过简单的计算便可知道,在现有的运载火箭技术中,基本材料成本只占2%左右,而火箭的一次性使用则产生了极大的浪费,所以原则上整体发射成本可以降低两个数量级,可回收重复使用的火箭一定是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方向。

遵循“第一原理”,亦可以抓住不同领域之间相通而同构的本质,运用跨界整合的系统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根本问题。例如,过去几十年,电池的基础技术几乎停滞不前,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方面没有重大的突破。特斯拉并没有把精力放在电池基础技术的深挖和攻坚上,而是使用消费电子产品(笔记本电脑、充电器等)中常用到的已成熟的18650型小尺寸锂电池,创新地开发了有效的电池组管理系统,把几千节锂电池连成一个分层网络(特斯拉85千瓦时电池组包含了16个模块、96组、共7104节18650型锂电芯),并确保每节电池的温度调节、运行状态及安全性监控。其核心设计思想是,将互联网领域中服务器集群网络分级管理的思维,跨界地整合运用到电池组的管理上。

马斯克的产业布局,也同样遵循跨界整合的战略。太阳城的光伏发电,可以为特斯拉提供充电服务,前者发电,后者用电。如果这两者还不能确保地球免于毁灭,我们还有备用的计划B——通过SpaceX移居火星,以确保文明的延续。设想未来,跨界整合的思维将产生更多的可能性:星际互联网、电离子火箭……

然而,只有思维框架和愿景是不够的,很多人都有关于未来的种种美好梦想,但只有极少数人有足够的勇气和坚持把梦想变为现实。理性的思维框架可以使我们产生对未来的愿景,但只有非理性的近乎疯狂的信念才能使未来真正到来。

乔布斯身上有所谓的“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用自己强大的意志来改变现实。马斯克身上同样有着极其罕见的强烈信念,使得他在面临绝境时可以力挽狂澜,九死一生。

2008年或许是马斯克人生最黑暗的低谷。SpaceX成立六年之中进行的三次火箭发射都接连失败,特斯拉也经历了产品的一再拖延和推迟,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得投资人都不再看好马斯克这些不切实际的疯狂项目,两家公司都濒临破产。在巨大的压力下,马斯克的第一段婚姻也宣告破裂,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打击接踵而至,他似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事业、财富、婚姻。

当马斯克破釜沉舟,把自己个人最后的 300万美元资金投入到公司之后,有一段时间甚至只能靠向朋友借钱度日。当我问及马斯克这一段经历时,他只是很平静地引用了丘吉尔的一句话:“如果你必须穿过地狱,那就继续前进吧!”

其实,愿景和信念是相通的,当一个人清晰地看到未来时,就会产生对这一未来热切的期盼和强烈的信念。马斯克坚信,新能源可持续交通和商业化太空索的时代终将来临,所以他敢于孤注一掷赴汤蹈火,不惜押上自己的一切。即使成功只有很小的可能性,他也要去全力争取这一点点概率,因为不去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而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便是亲手创造未来。

乔布斯和马斯克都激发了人性中向上的那部分:乔布斯的伟大在于,他把技术升华成了艺术,让人们在产品中发现创造性的美,而不只是廉价的功能;而马斯克的伟大在于,他重新点燃了一代人成为探险家的梦想,敢于去“想象一个更令人激动的未来”。

疯狂与天才只有一线之差,克里斯·安德森引用乔治·萧伯纳的一句话来总结乔布斯和马斯克这样的狂人:“理智的人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而疯狂的人会坚持让世界去适应自己。所以历史的进步依靠疯狂的人。”或许萧伯纳的另一句话更为恰如其分:“一般人看到已经存在的事物会说‘为什么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这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