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睦邻建交暗藏玄机(2)

李鸿章时代 作者:王鼎杰


首先,日本认为如果能够在和清国的条约中,写进“天皇陛下”的尊号,即谋得与清帝平等的地位,则日后便可以用上国身份与下国朝鲜交涉。其次,日本还期待着援引“利益均沾”原则,希望能不通过战争就能够获得欧美列强在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利益。

所谓利益均沾原则的产生,必须追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善后处理。当时的大清国的君臣们很为一个新问题殚精竭虑。他们发现,西洋夷国并非只有一个英吉利,现在英国独家获得了五个新通商口岸,难保其他国家不生艳羡之心。到时候,我们若是拒绝这些国家的要求,结果只能有两个:一是战火重燃。二是这些夷国投靠英吉利,打着英国旗号来贸易。一样的金发蓝眼,让我辈如何一一验明正身?如此“德在英夷,怨在大清”,岂不折了老本?协商的对策就是:因势利导,一视同仁。

因为“一视同仁”,所以皆大欢喜;又由于“因势利导”,所以可收“以夷制夷”之效。国策就此制定,麻烦也随之而来。

美法两国成为了第一批幸运儿。两国在华代表不无震惊地被“宣布皇恩”,特准两国商人可以进出五个新通商口岸,并且“一切章程悉照英吉利办理”。美法两国就这样没发一枪一炮,就获得了除“割地赔款”外,英国在战争中艰难取得的所有战果!这可真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但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显然都不打算帮天朝对付“英夷”。在接下来的《中美望厦条约》与《中法黄埔条约》中,两国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而且将天朝“一视同仁”的原则以条约的形式确立下来。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利益均沾”原则。

这一来可真是贻害无穷。

既然只要有一个国家与大清国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其他国家就可以在天朝仁慈的大皇帝的“一视同仁”下获得同等利益。那么谁又会不乐于看到大清国的麻烦不断呢?打输了一国倒霉,打赢了大家一齐分红。于是,便有了“阳讬和好,阴怀吞噬,一国生事,诸国构煽”的局面。

其次,天朝慷慨许下“一视同仁”原则的一刻,自然不会想到,自地理大发现以降,世界各大文明间的黑幕业已揭开。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民族国家思想的传播,主权国家越来越多,到时候大家都来“均沾”一下,纵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大清国者,也是万难供养的。

现在连小日本也打着文明开化的旗帜,来玩利益均沾的游戏。长此以往,如何收场?

总理衙门最初的反应近乎应激性:既然“中国与贵国交通和好,交际往来,已非一日”,又何必非要学西洋人那一套呢?其潜台词就是要说服日本维持现状,仍在传统邦交框架内交往,如此一来,自然不存在什么利益均沾问题。本着这个处理原则,总理衙门在回复日本使节的公函中唱了一个更高的高调:“缘贵国系邻近之邦,自必愈加亲厚。贵国既常来上海通商,嗣后仍即照前办理,彼此相信,似不必更立条约,古所谓大信不约也。惟于贵国货物到上海时,先行通知上海道,验货纳税,两无欺蒙,自可行诸久远。似较之泰西立约各国,尤为简便。此乃中国于贵国格外和好亲睦之意,谅贵国必明晰此情也。”

这一番情理日本人能“明悉”吗?其实关键不是明不明悉,而是人家接不接受。事实上呢?日本政府当然明悉这意味着什么,于是也就注定了不会接受。

那日本坚持立约的理由又何在呢?

柳原前光在回复前述公函时,同样先唱了一番“一衣带水”、“友好邻邦”的高调,接着话锋一转,一口气说了一大串理由。其中较重要的有如下四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