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一位称职的访谈者,最重要的就是以受访者为访谈重点。在进行访谈的时候,最理想的状况是只有百分之十是你讲话的时间,百分之九十是受访者讲话的时间。
与受访者相处、谈话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在这一段时间里,你需要得到越多信息越好,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己讲话越少越好。大家可以学习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说话方式,由于你不是整场访谈中的“卖点”,因此必须把自己缩得越小越好。
此外,不妨掌握一个原则:把问题缩短。
虽然你可能原本就知道访谈的时候要把问题简化,但实际上会导致你犯错的情况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紧张,当我们一紧张,就会有一连串连接词、语助词等等的字眼脱口而出,产生停顿。
跟面试、上台报告一样,只能靠多练习、充分准备,以及经验累积来克服紧张的情绪。你不需要拥有天生就很会跟陌生人交谈的特质才能当一个好的访谈者,重要的是把该问的问题安排好,剩下的就是多练习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了。
怕尴尬也是会让你不知不觉把一个问题问得超长的原因。有很多时候,当你问完一个问题,受访者可能必须花一点时间思考,应该跟你说些什么。在这段空档时间,访谈经验不足的人可能会觉得痛苦难耐,同时也担心受访者觉得尴尬,因此不自觉地就生出很多话。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自己一定要在问完问题之后,给予受访者10秒钟时间回答。
大部分的时候,受访者一时之间没能回答你的问题,都是在思考如何回答,多给他几秒钟思考,说不定会得到更丰富的答案。就我们过去的经验来说,当受访者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没听懂你在问什么的时候,他会直接告诉你,或者请你再重新问一次,所以并不需要太过紧张。
在问问题的时候,
切记主角是“他”,而不是“我”。
用对方的逻辑思考
与受访者聊天,最珍贵的一点在于得从对方口中,听他亲口诉说关于自己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他告诉你的故事很重要,连他“怎么说”这个故事都很重要。
台湾是个充满不同口音的地方,台北人可能中英文夹杂,在其他县市台语或客家语较普及,可能听到国台语夹杂,或者是有所谓的台湾国语出现,这对于建构出受访者个性是很重要的一环。在进行访谈的时候,受访者讲话的方式不仅反映出他的成长背景,也能帮助你更了解他的生活环境等等细节。
倘若在访谈时,你的受访者用的字是“阿豆仔”而不是“外国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记录的时候也用“阿豆仔”。这听起来很容易,但是我们每天暴露在各式各样的口音之中,不知不觉中也变得比较不敏感,多练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原来错过了这么多细节。
除故事内容之外,
也必须注意“说故事的方式”。
避免纠正
用受访者的逻辑思考,第一大忌是纠正。这最常发生在访问老人或儿童之时。假如有个受访者向你谈到家中宠物,一下子说是猫,一下子说是狗,但又说只养一只宠物,此时最重要的不是请他说明到底是猫是狗,而是去探索为什么他的说词会前后矛盾。如果受访者一直把椅子说成桌子,你的任务也不是去纠正他,而是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每个人都会需要被聆听,也都有担任聆听者的时候。当一个好的聆听者,不只有助经营人际关系,在职场或学校里能否有效聆听,也是让你表现突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书所教授的访问方法其实都引导到一个核心,就是如何当一个好的聆听者。聆听不只是向对方微笑、点头,还需适时响应,从谈话中找到重点,然后反问更多问题。
除了响应之外,也得注意自己是否讲太多、听太少,能否引导对方,而非一股脑地吐出自己想讲的东西。
学习有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