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湘西秘史》 雕花木匠(1)

湘西秘史 作者:李怀荪


浦阳镇上的刘、张两家,祖上都是江西省临江府龙泉县人。明代中叶,龙泉木商的足迹,遍及整个南部中国。龙泉木商创造的木材计量方法“龙泉码”,以“两码”为单位,计量精确,规范了当时的木材市场。万历初年,龙泉县泥池村的刘运隆和张克成,见许多同乡做木材生意发财了,也去赣南林区采办木材,由赣江水运到九江发售,淘得了第一桶金。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二人相约同行,走长江,过洞庭,溯沅水,来到湘西。湘西和邻近的贵州都盛产杉木,因水路外运时必经辰州,木市上称其为“辰杉”。辰杉品质上乘,畅销长江中下游。刘、张两家,同在浦阳落脚,从事木材经营。为了寻求价廉物美的货源,他们溯沅水而上,去到上游的黔阳托口,购得木材,水运到浦阳编扎成大排,再运到常德、汉口出售,利润丰厚。两家人同时成为浦阳镇数得着的大户。

几年下来,木商刘运隆在沅水的木业中名噪一时。他的闻名并不是生意做得最大,而是他有极高的心算技能。以龙泉码量算木材,需要在原木五尺处量出围径,根据围径的大小算出相应的两码数。每次河下围量的原木常以千计。围量手一边围量,一边唱喊围径尺寸,买卖双方各出一人笔录,通过计算得出木材的两码。刘运隆围量木材时,任你原木上千根,只要他将最后一根木材的尺寸量过、喊过,就可以立刻算出这批木材总的两码,与笔录者换算出的数字绝不会有厘毫差错。

万历三十六年,刘运隆已是天命之年,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使他得到发迹。那年,紫禁城的三座宫殿扩建,朝廷派员到湖广采办木材,辰杉是首选。工部的一位采办大员,闻听刘运隆的大名,倾慕之余,盛情邀请他协理采办事宜。朝廷采办木材的费用,动辄白银上百万两。刘运隆身在其中,如鱼得水,获利丰厚。他究竟采用何种办法赚钱?外人无法得知。传言说,他通过这场协理,获得的银子当以万两计。没几年时间,刘家的资产,就远远超过了张家。

明末清初,湘西的最大商埠浦阳镇,进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时期。冶铁业在浦阳蓬勃兴起。这里出产的生铁,通过船装水运,畅销长江沿岸。木材业作为另一支柱,也支撑着浦阳经济的半壁江山。或许是由于浦阳木材业的发达,激发了一位地理先生的奇思妙想。他说,这浦阳的三街四十八弄,就是一块硕大的木排:三条顺水势并列的长街,如同并排的三根原木;横向的四十八条弄子,是编排的撬棍;四十八座土地坊,是原木与撬棍之间的楔子。浦阳镇,绝妙的风水宝地,就如同一块乘风破浪的大木排,前程不可限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