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盛,羽球冠军的摇篮 3

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


“由 于受诸多因素制约,那个年代的万盛,喜欢羽毛球运动的人少之又少。当时要数晋林厂的职工羽毛球队水平最高。加上东林煤矿、南桐机制厂经常组织羽毛球活动,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羽毛球才逐渐成为了万盛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唐勇回忆道。通过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和参加市级以上的比赛,一度时期,在万盛掀起了一股 小小的羽毛球运动热潮。

1972年,唐勇自发成立了万盛区第一个(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校园羽毛球训练班,地点设在位于万盛区南桐矿务局的 东方红中学。由于是在学校的室外场地训练。如果遇到下雨天,就去找些锯木面、煤炭灰等撒在地上,又开始训练。“记得有回我去矿上的木工房刨锯木面的时候, 不晓得刨花里有洋钉,还把我的手都整流血了。”电话那头,唐勇干咳了几声后接着说,没有经费,我就把已经不能用的羽毛球拍子修补后再用。几乎是两三个人用 一副羽毛球拍子,多数拍子都是我自己拿钱买的。

打遍川渝无敌手

通过几年的艰苦训练,万盛羽毛球开始在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羽毛球比赛中“显山露水”,并逐渐成为四川全省羽毛球比赛中的一支“劲旅”。

1974年,四川省举行第三届运动会,万盛区运动员周小强作为重庆市羽毛球队的“一号主力”,参加了这次运动会,并夺得羽毛球项目男子单打季军,达到国家 一级运动员标准。这是万盛区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四川省运动会,唐勇夺得男子单打亚军后,再次拥有了具有省级一流水平的羽毛球选手,受到重庆市和万盛区体 委的高度重视。万盛区体委抓住机遇,借此将进一步发展地区羽毛球运动,提高地区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提上了工作的重要议程。

这之前,万盛区体委一直想筹办万盛区体育运动学校,但一直找不到“由头”向重庆市体委汇报。因有唐勇和周小强在省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万盛区体委领导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时机。于是,在征得重庆市体委同意后,万盛区体委开始以万盛区体育运动学校的名义开展羽毛球活动。

在此后的系统性训练中,万盛区体育运动学校坚持青少年学生课余、周末和寒暑假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培训了一批羽毛球骨干队员。不久,其中的两名队员裴继林、王小宇被四川省羽毛球队选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羽毛球专业运动员。

经 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1976年,万盛区青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正式成立。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区体委聘请唐勇、周小强为体校羽毛球兼职教练,在万盛、东林设 立了两个训练点。当时的训练场地十分简陋,东林训练点依托的是不符合羽毛球训练空间高度要求的东林煤矿职工食堂。而万盛点更糟糕,由于体委唯一的一个室外 篮球场用于篮球训练,新组建的羽毛球队只能利用区体委办公楼后的一个室外三合土场地来训练。地方狭小,运动员多而场地不足的矛盾特别突出。为保证运动员的 训练时间,教练员周小强便利用当时在商业部门工作的有利条件,时不时地利用企业有照明设施的场地,开展晚上训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