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画得自由 四川美术学院77级油画班的故事(13)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李宗陶艺术访谈录 作者:李宗陶


雷虹年龄最小,用功程度不输给班上的其他人。有一年暑假他回成都,一学期画下来的素描、速写稿纸自己都背不动……

我在成都远郊的一片高层公寓楼里拜访了77级当年的老师马一平先生。他说,77级、78级现象的产生,也有偶然因素。因为那一年中央美术学院没有招生,这拨人中几个很出色的恰好都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气场,你追我赶暗中竞技,对年纪小的同学也起到带动作用;再加上当时学校的气氛比较民主,师生之间相对比较平等。马一平先生特别提到,77级新生尚未进校时,他在办公室对院长说,这届学生招进来,谁教谁还真不好说。

罗群讲述了她难忘的一课。那是一堂素描课,老师指出作业中的问题,底下的学生不买账,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候老师停下来,让全班同学围拢来,对着一堆关于素描的书籍和画册展开讨论——不,是辩论。何多苓首先发言,接着罗中立又提出针对何多苓的不同意见,然后众人各抒己见,辩论十分激烈。罗群说,虽然气氛有点紧张,最后也没有定论,但这样的讨论,在学术层面实实在在推了大家一把,让每个人对素描的思考更深了一步,非常有意义。

高小华归纳了成就所谓77级现象的几个条件:天高皇帝远,叛逆容易活;有那么一两个刺儿头敢冲在前面,比如他和程丛林不上课了回家搞创作;校园气氛相对宽松,老师该管的管,该放手的放手,比如能容得下他和程丛林不上课了回家搞创作;有那么一捆干柴在那儿备着,火一来,都着了,同学们都是哥萨克;此外,是时空的馈赠,比如“文革”武斗的历史,比如大凉山彝族群落的存在……

张晓刚说:“我很少提及‘川美现象’‘绘画川军’这类说法。事实上,川美现象也不是就画派、流派而言的,是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成功率比较高的角度来谈论的,而这种成功主要表现在市场方面。我理解的川美现象是思想解放的20世纪80年代,77级、78级学生多有共同的文化价值标准,风格比较类似,偏向英雄主义。”

他也对“77级”标签做了厘清:“我跟罗中立他们是77级、78级的同学,但跟他们是两代人,在艺术上有区分的两代人。罗中立他们是乡土、批判现实主义,而我跟叶永青他们属于‘85新潮’之后的现代主义。在这个时期,西方观念流派大量进来,价值越来越多元化,个人的东西越来越多,所谓的川美现象其实是式微了。2000年以后,是商业时代的川美现象,已经不是针对艺术而言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