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照
我小时读到的第一篇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小说,叫《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土地?》讲一个很简单的道德故事。有人交了奇特的好运,只要他从早到天黑跑一个圈圈,圈出来的土地,就都是他的了。于是他拼命跑拼命跑,无论如何要让自己圈到的土地大一点,一整天跑完了,他也累得倒下来,再也没有办法起来了。所以,究竟“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土地”呢?最终的答案是——一个棺材大小的土地,供他下葬永远栖居。
让我难忘的,不是小说内容,而是这篇小说的奇特来处。这篇小说,印在国中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册的国文参考书里。
班上每个人都用参考书,可是就我知道的,没有别人跟我用同样版本的国文参考书。我的版本,编者叫做何瑞雄,是在台南印刷出版的,冷门得很。别人都用参考书,爸妈也让我用,不同的是,他们让我拿了钱自己去选,爸爸说:“这么一点事,总会自己决定吧。”所以我翻遍了“盛大行”书架上排列的参考书,很认真当一回事地为自己决定,才会意外遇见了何瑞雄编的怪胎参考书。
那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国文参考书,该有的课文、解释、重点整理和仿真测验,都有。可是在其他参考书都有的这些内容以外,多了很多东西。
难怪这本参考书,字印得比其他参考书都还要小。几乎每一课,从蒋公训辞到现代诗,参考书都附上了丰富的“参考内容”。就像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一样,这些“参考内容”好像跟课文都没什么直接关系啊!
我一直记得那本参考书,记得里面甚至还有何瑞雄自己写的诗。多年以后,才证实了我小时就怀疑的事,何瑞雄是个热爱文学热情写诗,也参与过文坛活动的国文老师。他干嘛编参考书?显然不只想要帮学生准备考试,顺便为自己赚一点钱,他是用参考书的形式,在偷渡文学给年轻学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