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劫后余生的商务印书馆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与王云五的领导密不可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王云五这样的能人,遭到轰炸后的商务就此偃旗息鼓也未可知。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前,正是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到达顶峰之时,王云五却萌生退意。一方面固然是复兴商务劳心劳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多年以来,依靠商务印书馆这个好平台,王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可以转向政坛发展了。经过张元济的挽留,王云五暂时没走,但从1938年开始,他连续担任了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已经开始涉足政界。
从商务印书馆的角度看,王云五加入国民参政会,对于战乱之时的商务印书馆还是能提供不少便利,减少诸多麻烦的。
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继续以上海为工作重心必然存在危险,王云五经过考虑,把目光投向香港。商务印书馆早在1922年就在香港买地,开始主要以印刷为主,后于1934年正式成立了分馆。
在多数文化机构搬迁到陪都重庆和昆明等后方城市的时候,王云五开始利用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的空余房屋,设立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驻港办事处,并以此为基础,将原在上海的总管理处职能以及主要编审人员迁到香港。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王云五大部分时间以总经理身份在香港指挥工作。
1938年至1941年,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成绩可圈可点。不仅保证了中小学教科书的供应,还出版了大量抗战书籍,出版了《中山大辞典》第一册。
日军偷袭珍珠港当天,王云五正在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召集的会议,准备当日乘飞机返港。听到消息,他知道香港是回不去了,在香港的家眷也联系不上,他当机立断,给商务印书馆所有分馆发电报,宣布即日起重庆成立总管理处,统辖各分馆和分厂。于是,重庆成为商务印书馆继上海、香港后的第三个大本营。
太平洋战争后,香港、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都遭到极大损失,仓库被封、印刷机被毁,商务的工作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经过一番坎坷,商务印书馆总算慢慢恢复元气,逐步复苏。这再一次证明在瞬息万变的战争环境中,王云五的应变能力相当强大。
条件所限,商务印书馆此时的出书规模总体来说是下降的。这其实和王云五本人有很大关系,前面已经说过,从1937年前后他就有从政的打算,此时,这种愿望更为强烈,他对于政治的热情超过了对于出版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