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故居“安徐堂”
可是有些事情不由自主,杨荫杭虽反对置买家产,终究还是买下了房子。在杨家急需住所的时候,恰巧庙堂巷一所破旧的明朝大房子要出卖。杨家遂购得这处当地人称“一文厅”的宅子,张謇为之题匾,书“安徐堂”三个大字,这所房子是明末宰相徐季鸣故居。
苦爱君家好苍坊,
无多岁月已沧桑。
绿槐恰在朱栏外,
想发浓荫覆旧房。
此诗为上世纪30年代钱锺书在昆明寄给杨绛的家书中所赋。
钱诗中“君家好苍坊”即指杨家苏州故居安徐堂,杨绛的少女时代在这里度过。她与弟妹们抓鼻涕虫,冬天用鱼缸底下的雪做冰激凌,偷厨房里的鸡蛋做“叫花蛋”,种种趣事,数之不尽。杨荫杭爱读诗,最爱杜甫诗。每晚睡前,他总临窗朗声读诗。“诗可以怨”,想来绿槐荫覆处总有说不完的百般思虑。杨绛常常在父亲身边,看着他的书旁听。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陆机《文赋》)读书以养浩然之气。就在杨绛与父亲迥然相异又一脉相承的性格中间,我们发现了某种文化上的血缘关系。
杜甫也是杨绛最喜爱的诗人,她说自己“喜欢和人民大众一气的作家”。抗战时期,杨绛和钱锺书沦陷于上海,一次被日本人传讯,等候的空隙里她读的是《杜诗镜铨》,可见父辈、家学对她影响之深。
与父亲骨血相承
一次父亲叫住杨绛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杨绛就常陪在旁边看书。杨荫杭每次买了好版的旧书,自己把蜷曲或破残的书角补好,就叫杨绛用顸的白丝线双线重订。父亲与杨绛进行朋友般的交流,因地制宜作指导,她一生行事为人也保持着与父亲精神的契合和感情的呼应。父女如清风明月,拂身照影,相惠无声!
“大船必能远航。”(俄罗斯谚语)
写百岁杨绛,如登山眺望,原野上炊烟袅袅,水面上鸥鸟飞翔。她在对父亲,对家庭,对所继之文化、所生之时代的情感认同中,融汇西方文化的思想精髓,用一个世纪的生命实践体悟世间的苦痛真相、历史和时代演进中的悲欣交集,总结、描绘人类生活的艺术真谛、情感与信仰的精神家园,虽“九蒸九焙”,不改最初的纯粹,不变种子之志——好一个“深湛而有修养的灵魂”!
这是杨绛百年治学及创作世界的基点和灵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