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日落之处”(1)

思想背后的利益 作者:陆建德


——狄更斯看美国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出过不少关于美国的著作,较有名的有弗朗西丝·特罗洛普(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母亲)的《美国人的风俗习惯》(1832),哈丽特·马蒂诺的《美国社会》(1837)和弗雷得里克·马里亚特比较英美政体的《美国日记》(1839)。这几位作家都在美国广泛游历,对美国的“自由”话语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尤其敏感。弗朗西丝·特罗洛普嘲讽道,美国人一手高举自由帽,一手鞭打黑奴;一边对暴民鼓噪人权,一边将世世代代生活在美洲、本应受条约保护的印第安人逐出家园。她的直率几近鲁莽:“我不喜欢他们,我不喜欢他们的原则,我不喜欢他们的举止,我不喜欢他们的观点。”马蒂诺在美国处处发表主张解放黑奴的言论,几乎危及她自己的人身安全。那位马里亚特对美国也十分不敬,引起抗议的狂潮,他的模拟像和几百本《美国日记》在底特律被热爱言论自由的美国读者付之一炬。也许是受了这些作品的影响,狄更斯在1839年7月萌生了偕夫人去美国一游的想法,但真正动身却在一年半以后。

1842年1月3日,狄更斯夫妇登上“不列颠号”客轮从利物浦出发,经过十七天的颠簸,横渡大西洋抵达波士顿。即将迎来三十岁生日的狄更斯此时已经出版了《博兹特写集》、《匹克威克外传》、《奥立弗·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和《巴纳比·鲁吉》等作品,几乎已是英国当时最受大众喜爱的作家。那时的美国人还随地吐痰,更谈不上尊重版权,书商盗印狄更斯的小说格外起劲。《老古玩店》里的小耐儿之死使美国读者唏嘘不已,现在他们要擦干眼泪,以典型的美国式的好客热情来招待这位年轻的英国小说家。不过当时的英美两国却时有摩擦,英国军舰经常在公海上拦截并检查涉嫌从事奴隶贩卖的美国商船,美国还只得像当今受它欺侮的国家那样,尽量在维护脸面的时候低调克制。

狄更斯在波士顿登陆后开始了他为时四个半月的美国之旅。他访问了当时几乎所有较为著名的城市,还去加拿大一转。与朗费罗、布莱恩特、爱伦·坡和华盛顿·欧文等诗人作家的会面十分愉快,但来自素不相识的美国人的邀请使他颇为尴尬,他实在无法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只得婉辞。狄更斯在很多公开场合也不给主人面子,一再提出版权问题。他说,一味偷印英国文学作品反而阻碍了美国本土文学的健康发展。美国舆论则以为狄更斯太小气,一致用讽刺和辱骂来回应他的批评。狄更斯六月中旬回到伦敦,马上按照他与出版商事先的约定撰写一部美国游记。《美国札记》在当年10月19日就与英国读者见面了,两周后,纽约和费城就出现了盗版。如此神速,能不惊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