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洋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必是告诫他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如果缺少了来自“人”这方面的热情,都不会有大的作为;只要理解了一个时代的人,也就能理解另一个时代的人,而且希望理解另一个时代的人。他说我们是学历史的,当然就从历史中去探究人。接着,他开始讲述发生在1938年冬天的那个故事。简要地叙述完毕,就说到那个细节,事实上是两个细节:踩了一脚(开枪后),叫了声奶奶(开枪前)。他没点明那老太婆跟自己的关系,只是问学生:
“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出来。他说回答不出来没关系,你们下去好好思考,思考成熟了,就写成作业交上来。
因为没明确说是作业,学生便有理由不回答。他们绷圆了的青春,似乎与思考这个词相悖,思考需要停下来,而他们停不下来。学习之外,要游玩,要交友,要恋爱。问一问那些来重庆念大学不到三个月的学生,只要父母给了足够的钱,就一定把重庆周边的景点跑遍了。恋爱和交友花去的时间更多,特别是恋爱,那是天底下最不计寒暑也最不知疲倦的活,爱情叮在他们的耳朵上,咬住他们的腿,爱情催促他们跑来跑去,所以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把思考写成文字。
但后来的有一天,真有几份作业交给他了。
他把它们拿回家,让我看过的,所以我知道。
共三份,两份男生的,一份女生的。两个男生,我就用甲乙称呼吧。
男生甲说:如果我是那个日本兵,看见老太婆倒下了,我过去悄悄叫她一声奶奶,再呼喊同伙:“快来看哪,这个老太婆又刺我们来了!”同伙跑出来,围在她身边,有说有笑地看她在雪地里挣扎。这时候,我很后悔,我应该先把她扶起来……坏人,只是对于某些目的而言才成其为坏人……
女生说:是那场雪促成了老太婆的死。我从小生活在水边,知道水会引出多少人间故事。雪是凝固的水。别人看到雪,说那是雪,我看到雪,一开始就知道是水。被赋予了颜色的水。如果没有那场白水,很多没有发生的事情会发生,发生了的事情却不会发生。白水是所有事物的原因。
接下来,女生用长达两页的篇幅,论证水(包括雪)是如何改变和引领着历史,特别是战争史,从赤壁之战说到甲午海战,又说到二战,认为日军奇袭珍珠港,德军深陷暴风雪,都是水的缘故:不是水造成了战争的结果,而是水让日军在那个清晨出动了飞机,也是水把德军带入了绝境。兵圣孙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关于水的思辨融入了自己的战争学说;毛泽东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总是以水为媒介论述战争,比如“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看到这篇文字,我笑了,觉得这个女生真有意思,而且读了那么多书,实在罕见。但是,她和男生甲的答卷,都明显文不对题。接着,我看第三份,也就是男生乙的答卷。
第一句话就像子弹一样朝我射过来:
“那个老太婆活该!”
这句话单独成段。
我点上一支烟。晓洋坐在我旁边,也点上烟。点烟的时候,他的手在抖。
男生乙引用了一句毛主席的话:“战争本质即战争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然后他说:
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个中国老太婆,枯瘦如柴,弱不禁风,既无法保存自己,更无力消灭敌人,这是勿需说明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让人愤怒的是,她连消灭敌人的想法也没有!她拿着剪刀去找鬼子拼命,面对鬼子的胸膛,却不用刀尖,而用刀把,鬼子帮她把剪刀掉转方向,她却哭着走开,这哪里是拼命?这分明就是示弱!如果我是那个老太婆,戳不穿鬼子的胸膛,也要戳穿他的眼睛。鬼子蹲着马步站在她面前,胸膛离她很近,眼睛离她也不会远。再退一步,戳不瞎眼睛,也要在鬼子身上留下伤形。那伤形是一个中国老太婆留下的,对整个抗战来说,也是一个局部的、小小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