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国灰飞烟灭(8)

李鸿章:潜龙在渊 作者:叶曙明


曾国藩随即把两江总督衙门从安庆移到江宁。八月二十日,是曾国荃四十一岁生日,晋爵延龄,人生得意,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曾国藩题词贺寿,其中三首云:

濡须已过历阳来,无数金汤一翦开。

提挈湖湘良子弟,随风直薄雨花台。

邂逅三才发杀机,王寻百万合重围。

昆阳一捷天人悦,谁识中军血染衣。

平吴捷奏入甘泉,正赋周宣六月篇。

生缚名王归夜半,秦淮月畔有非烟。

曾国荃之所以能够立下这不世之功,与李鸿章的谦退让挹,不无关系。虽然赵烈文对李鸿章大加贬贱,近乎吹毛求疵,但曾国藩心里是很明白的,也十分感激。因此,当李鸿章到江宁时,他在下关迎接,整衣敛容,拉着李鸿章的手,诚心诚意地说:“愚兄弟薄面,赖子全矣。”

七月二十七日,淮军郭松林、潘鼎新、刘秉璋、张树声,水师李朝斌等,会同浙军攻克湖州府城。堵王黄文金、干王洪仁玕逃往广德。二十九日,刘铭传收复广德,洪仁玕保护幼主再逃入江西,后兵败石城,与幼主相继被俘,就戮于南昌。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转战福建。

左宗棠在福建追剿,兵力不敷应用,朝旨命李鸿章派队驰援福建。同治四年(1865)春天,李鸿章遂派郭松林、杨鼎勋两部共十六营,乘坐轮船赴福建厦门。李鸿章认为,郭松林勇猛而性情暴戾,杨鼎勋则有谋略而明白晓事,更难得的是两人性格虽异,却关系融洽,打仗很有默契。四月二十一日,郭、杨两军会合浙军,收复漳州府城。二十七日攻克漳浦。太平军再起内讧,汪海洋杀死了李世贤,兵败南逃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全闽亦告肃清。

李鸿章的平吴大功告成。从同治元年(1862)三月,李鸿章领淮军东下,开赴上海,至同治三年(1864)七月,经历了两年四个月,先后收复苏、浙、皖所属府厅州县卫汛二十四城。淮军也从初到上海的十三营“叫花子兵”,发展成水陆一百四十营,计七万余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