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绝调(13)

青苍 作者:耿立


我们说,林觉民是一个以苍生为念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为自己所信仰理念的躬行者;他是传统意义的儒生,也有西方知识分子独立不迁的自由秉性和理性觉悟。他愿意做一枚卵,卵里是有孵出梦的希望的,即使这卵在石头上碰碎了,那碎片还在,这碎片无疑是会阔达的,有阔达那希望就在。他太知道国人的麻木了,太需要把这黑屋子里的人摇醒,把那些苟且者营营者、被压迫被侮辱者一同唤醒。林觉民的心念兹在兹,他要做一枚有温度的卵。他写好了这样的卵的判词:“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因此,他也对这枚鸡蛋抱持着大自信:“此举如果失败,死人必然很多,定能感动同胞……嗟乎,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而犹生也,有何遗憾!”

是啊,这是一群玩命的有点愤青一样的志士,今天的我们已对革命有着深深的隔膜,看他们的行动就如看一场电子游戏。枪不如人技不如人,人不如体制的人众,大多的百姓是看客,甚至看客也算不上。那些脑后拖着辫子的人,是站在满清背后的大多数。区区百人,他们企图攻占总督衙门。这有点像电视上西方社会里的骚乱,一边是投掷石块的集会的群众,一边是催泪瓦斯高压水枪,还有装甲车防弹背心。这是一群有点书生有点侠客的侠客行的当代传奇,他们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被理论、口号、报纸、杂志和传单鼓而动之,他们要用报纸去砸碎满清的国家机器,明知不可,亦决意以血蹈之。什么是血性?此之谓也。

其实,满清的那些体制里的人已得到细作的情报,正做好了局,已张网待之,林觉民与党人志士们攻入督署时,那里已经人去楼空。他们把煤油灯打翻,撒气似的点了一把火,就转身扑向军械局。当大家涌到东辕门,一队清军横斜里截过来。“三林”之一的林文,就死在此处。慷慨悲壮的林文为自己镌刻的印章是“进为诸葛退渊明”。成长于军人世家的冯超骧,“水师兵团围数重,身被十余创,犹左弹右枪,力战而死”。体格魁梧、善拳术的刘元栋,“吼怒猛扑,所向摧破,敌惊为军神,望而却走,鏖战方酣适弹中额遽仆,血流满面,移时而绝”。还有方声洞,曾经习医数载,坚决不愿意留守日本东京同盟会:“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亦有微长,且吾愿为国捐躯久矣。”他在双底门枪战之中击毙清军哨官,随后孤身被围,“数枪环攻而死”。其实这些人大多被历史遗忘了,历史像个筛子,过滤掉了许多,如果不是一篇《与妻书》,林觉民现在还是冰冷地躺在黄花岗的石碑上,被风吹雨淋,随日月而漫漶。

当时一发子弹击中了林觉民的腰部,林立时仆倒在地,随后又倔强着扶墙而起,举枪还击。枪战持续了一阵,最终林觉民力竭不支,訇地一下瘫倒在墙根,如鬣狗一样的清军兵卒一拥而上,把他缚住。

这多像最后的荆轲,那也是留下遗恨的一幕:“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荆轲死掉了,陶渊明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是的,林觉民最后的结局,和荆轲一样留下了千古的遗憾,人们说侠有三色:“小者怒而色青,怒而拔剑,伏尸杀人,怒发如狂,其色已变。中者怒而血青,杀人如无物,面不改色,却色厉而内荏。只有大者荣辱不惊,心如古井,波澜不起,轻易不怒,怒则拔剑,身如长虹,虽杀一人,伏尸千里,动四方,震诸侯,垂青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