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蛰伏乡间的草根英雄(1)

午睡主义者 作者:韩浩月


今年春节回老家,按惯例去一位我尊敬的忘年交孙叔家喝酒。他60多岁了,十多年前我们曾一起在一个乡镇的文化站喝酒作文。退休之后他在村子的边缘盖了几间房子,虽简陋,但阳光满院。酒喝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从电视机后面摸出一张盘片,说要放给我看看。在放的过程中,他向我介绍说,去年有人仰羡他在地方戏以及民间故事上的造诣,特地找上门来,让他担任编剧,编一些关于农村生活以及当地民俗的本子,每集付给他大约六、七百元的稿费。

他播放给我看的这个碟片内容说的是,一个贫困的农村女孩考上了大学,因为没有学费,不得不答应嫁给村长的傻子孙子。故事是用我家乡的柳琴戏演绎的。听着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腔调,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不是因为故事,而是为家乡文化竟然可以用这种方式保存并传播而感动。我上中学的时候,同学间就有一位家是柳琴剧团的,有一次去她家,才知道剧团早已解散,演员的生活已经很窘迫了。在时隔近20年后,柳琴戏竟然出现了复兴的迹象,令人高兴之余不由想去探询其中的原因。

通过孙叔的介绍,了解柳琴戏碟片的拍摄和经营模式后,才发现家乡戏已经全然进入了一个商业化的操作流水线。投资拍摄者是市里的一位文化商人,早期也是柳琴戏演员,商海奔波一二十年后,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钟爱的行当里。用老文化人做编剧,稍付些润笔即可。在圆自己演戏梦的同时还能有一份收入,所以演员们也是趋之若骛。拍摄采取的是实景拍摄,省却了舞台布景等诸多费用。戏拍出来之后,投资者再通过自己注册的音像公司印制出来,发行到家乡区县的各个角落的音像摊,辐射到周边省市,甚至还卖到了一些偏远地区。据说利润不错。

我在家乡县城的一个音像店里买到了这些碟片,每碟2元的价格让人难以想象它的利润出自哪里(城市里的盗版碟最低都要5元了),但店铺里铺天盖地的碟片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它销售之火爆。想想也是,在消费水平尚不算高的家乡,2元是一个合适的价格了,若再高,恐怕当地普通百姓难以接受。从濒临灭绝,到形成一个有着自己生产和生存规律的产业,家乡戏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竟然生生挤出了自己的一条活路,令人惊讶和欣慰。是该感谢那些本身就是一部戏剧的乡村文化作者,还是该感谢那些嗅觉灵敏理想与赚钱两不误的文化商人呢,也许都应该感谢一下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