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敏感、忧郁的小镇青年

午睡主义者 作者:韩浩月


通常县城的所在地会被称之为镇,比如我来自山东省一个叫郯城的县城,那么我所生活过的那个地方的名字就会叫郯城镇。镇与县城的联系是密切相连的,不仅仅体现在管辖这个县的行政部门和行政长官都座落在镇上,也体现在镇里居民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说镇里的年轻人,他们就会比更偏远农村的孩子多一些见识,比大城市的孩子呢,又少了不少的物质享受和视野的开阔。如果说驻地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那么小镇青年便是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中间人——这么说有点不太恰当,可我实在找不出更为合适的说法,所以先这么凑活着比喻吧。

为什么想起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网上总有人说农村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有着什么样什么样的劣根性等等,小镇青年心里煞是不高兴。不高兴归不高兴,小镇青年一般还不敢发作,你说你那个地方离鸟不生蛋的地方近还是离我们的伟大首都近?当然是离鸟不生蛋的地方近。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可疑的目光射过来的时候,小镇青年便会脖子一梗:我是县城里的。仿佛这么一说,就立码脱离了土腥味,有点吊儿郎当的意思,甚至有点小资有点文化味起来。

你还别说,眼下小镇青年正是时髦的时候,举个例子说,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浮出水面之作《世界》公映后,很快因为票房不佳又被市场摁下了水面,但到网上的论坛尤其是电影论坛看看,谈论贾樟柯的影评和言论简直像开了锅,我敢打赌,这些热捧贾樟柯的人十有七八是小镇来的人,好不容易逮着个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还不往死里吹。据我了解,喜欢《世界》的大多喜欢《孔雀》,另外王小帅、蔡明亮等也是他们的嘴上常客,捎带着还有已经显得落伍的王家卫。这些导演,可谓对小镇青年们的苦闷了如指掌,难怪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将他们奉若神明。

小镇青年敏感、忧郁,且不易被人识破。成年后常披着各种外衣在社会上扮演着各种角色,但灵魂和气质仍然属于被掩藏在记忆深处的小镇。曾经的他们多痛苦啊,他们早恋、泡电影院、上街打架、失业、看了几本破书,经历留与走的反复煎熬……他们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群体:倔强、固执、矛盾,坚守着曾经一些美好的品质,不被这个世界同化,对诱惑有着本能的拒绝,但又常常迷惑,他们是落魄的诗人,手艺熟练的编辑,小有成就的商人,散漫的自由职业者,就像当初游离在城乡接合部一样,他们的命运如安静河流上的小舟,动荡而诗意地漂流着。

前些日子,与几个三十来岁出身小镇的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位说,你们发现没有,我们来自小镇的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魅力。略思片刻,我们不约而同齐齐点头,并为这个伟大发现暗自愉悦了好些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