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谈“西化”2

静思录 作者:周有光


不错,佛教也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可是当时的统治阶级自身也需要麻醉,祈求现世享受荣华富贵以后,来世升入“极乐世界”。老百姓自愿信仰佛教,他们现世受尽苦难,幻想救苦救难的观自在给他们来世的自由和平等。烧香念佛是精神镇静剂;朝山进香是健身的旅游。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枕之,这样的儒家清教徒生活,已经不能给人“乐亦在其中矣”的满足了。向佛教追求丰富的想象和活泼的生活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思潮。佛教在印度式微以后,中国成了佛教的大本营。

儒学本来不是宗教。“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讲天命,只是顺应自然。但是,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千年相传,顺时应变,到唐代居然形成了孔教。各地建造孔庙,拜孔一如拜佛。因此有人说,佛教是多神教、耶教是一神教、孔教是无神教;宗教和非宗教的区别不在有无上帝,而在有无不许怀疑的教条。儒、释、道并称“三教”,不是没有道理的。

汉文化内含儒学和佛教两大体系,是“双子星座”文化。隋代一度崇佛而抑儒,向西天一边倒,实行全盘西化,这是隋代短命的原因之一。唐代儒佛并举,崇佛同时尊儒,重汉而不排印,使中印文化汇流成为东方的文化洪流。

不过,“西天取经”的收获以宗教为中心,对政治和经济没有根本性的影响。

从东洋学西洋

19世纪以前侵入中国的民族都是文化低于中国的游牧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情况大变。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军事技术上和生产技术上都远胜中国。清朝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情势中,为了自救而被迫学习西洋,开始“西化”。学习西域的西化是偶然的、是零星拾来的。学习西天的西化是主动的、是不伤脾胃的。学习西洋的西化是被迫的、是性命攸关的!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末的最初反应是鄙洋排外,想以“神拳”打退洋枪。失败以后,改变策略,“用夷技以制夷”。这是晚清式的“西化”。

用夷技以制夷首先成功的是日本。日本在成功以后立即变为侵略国,矛头对准中国。中国的“制夷”(反侵略)于是不得不以日本为主要对象。说来奇怪,日本同时又成为“用夷”(留学)的主要去处——从东洋学西洋。

清末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跟日本有密切关系。维新运动是模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同盟会是在日本成立的。日本明治维新的要点是定宪法、开议会,以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保障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这个要点在中国难于理会。

留日学生从东洋传来许多西洋的概念和名词。这或许是从东洋学西洋的主要收获。“社会学”这个日本译名代替了“群学”;“物理学”这个日本译名代替了“格致学”。《共产党宣言》的最初译本也是从日文间接译来的。回顾历史,日本学中国一千年,青出于蓝;中国学日本一百年,未能登堂入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