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美国学者本杰明·史华慈所说:“5月4日冲上街头的年轻人已无心在从事政治行动前等待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像别处常有的情况一样,学生们成功地‘转变’了他们的教授。”陈独秀也加入了学生的队伍。1919年6月11日,他由于散发反对北洋政府的传单《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李大钊也因为参与此事而避居河北家乡。《每周评论》由胡适接编。在该刊的第31号,胡适发表了著名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了引起后人广泛争议的“问题与主义”论争。不久,进步党机关报《国民公报》的主笔蓝公武(知非)将胡适的文章转载在该报上,并同时在该报又发表了自己的《问题与主义》与胡适商榷。接着,胡适又如法炮制,将蓝文略加删节,转载在《每周评论》第33号上。无独有偶,李大钊在离京的时候,也看到了胡适的文章,“发生了一些感想”,遂从河北的昌黎五峰给胡适寄了一封信。胡适给这封信加了个《再论问题与主义》的题目,发表在《每周评论》的第35号上。接着,为了响应蓝、李两人,并更充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在《每周评论》的第36、37号,胡适连续发表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和《四论问题与主义》。《每周评论》被封以后,同年12月,他又在《新青年》7卷1号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对他的观点作进一步的引申与发挥。这就是“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的大致过程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