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藏地密码之318国道川藏线(5)

破译藏地密码 作者:杨新安


次仁扎西接着说:“当初修建川藏线时,先后有藏汉十多个民族大约十几万人参加。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一没有可靠的地形地质资料;二是山高路险,沿途有14座海拔高度在3000~5000米以上的高山,还要跨越深谷激流,山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夜间最低温度至零下30多摄氏度;三是道路要通过原始森林、草原、沼泽地带,给养极其困难;四是要穿越新生代地质区域,滑坡、流沙、雪崩、泥石流和山洪等自然灾害随时发生。记得那本在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里这样写道:‘乱石从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状’;‘世上无论何人,到此未有不胆战股栗者’。”

盛老师说:“我看过一个资料,当年毛泽东曾经对苏联特使米高扬说,西藏的问题,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因为一时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较多……可见,毛泽东具有战略眼光,早就把目光投向了西藏这块神秘之地,在关注、思考西藏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交通运输困难的严重性。”

邱老师接着说:“1950年1月份,毛泽东指示,必须一面进军,一面修路。后来,刘伯承、邓小平向党中央提出由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四省区多路进军西藏的建议,进军西藏的序幕拉开,同时,修建川藏线、青藏线和新藏线的工程也随之开始了。到了1954年年底,也就是在毛泽东61岁诞辰的前一天,川藏线、青藏线全线通车。川藏线建成后,在迅速平息1959年的西藏叛乱,以及西藏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盛老师说;“青藏高原的东南部经由横断山脉,连接着我国的云贵高原和邻国的缅甸,并且濒临亚热带湿润的四川盆地。它的边界受玉龙山至龙门山深断裂带阻挡,以哈巴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岷山南麓和东麓为界。这是一片辽阔神奇的地方,圣洁而险峻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的第三极啊!在这里修建公路,如同修建一条通向天国之路。”

次仁扎西深沉地讲述道:“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川藏公路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据记载,有古乡冰川泥石流暴发、有业拉山下的嘎玛沟特大泥石流、2000年的易贡大滑坡等等,特别是发生在1988年夏季的米堆冰川雪崩,冰雪、山石、泥石流挟裹着呼啸的寒风,飞泻而下,不但摧毁了200多公里的道路,还直抵帕龙天险。整个川藏线整整中断两年之久。为此,国家专门成立了武警部队交通支队,开进川藏线,对其中最艰难的路段进行整治。从此,武警交通部队的战士们在2500公里的川藏线上,与塌方、雪崩、泥石流展开殊死的搏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恢宏的诗篇。”

稍停片刻,次仁扎西接着讲道:“川藏线就是如此,艰险、脆弱而坚韧;冷酷、无情和抗争。”

川藏线最初的路段是宁静的,像大自然的胸怀,宁静得如此给人安抚、温暖和抚慰,以致我完全倾倒在它的怀抱中。

车子驶出雅安,过了二郎山隧道后,世界就改变了模样,一个叫做“青藏高原”的至爱亲朋正迎面扑来。它引导我们走过了无边际的田畴、草原和山峦,向着更高更远、更为婉转神秘的异域行进。在公路上方,无尽的大山扑面而来,森林密布的山腰会陡然上升几百米甚至近千米。有时,山腰上开满了杜鹃花,人在画中走;而更多的时候,山顶银装素裹,如死亡一样静美。

顺着横断山脉向西一路过去,要翻越无数座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大山,在每座山的垭口,往往能够感受到那种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不语的沉寂,世界静得出奇,周围的大山静默伫立,寸草不生。那种苍凉、悲壮、严酷之大美十分轻易就把人带入到史前时代,让人难以想象它们在亿万年前就是孕育了地球生命的海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