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叛之中,有众多学者、弟子跟随他四处辗转。门人薛侃、欧阳德、梁焯、何廷仁、黄弘纲、薛俊、杨骥等皆紧紧追随,讲聚不散。
军营携带着学校,辗转作战。军队中夹杂着一支这样的文人队伍,而且数量也越来越庞大。由于从学者人数众多,暂时充作课堂的军中射圃已经容纳不下,于是,王阳明专门在江西上饶建起濂溪书院,为弟子支起了固定的书桌。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战地大学。
早在龙场时,王阳明就怀疑朱熹的《大学章句》非圣门本旨。平叛胜利回师后,他开始手录古本,伏读精思,这时才相信孔子之学本来简易明白,《大学》原来也并没有经传之分。于是录刻古本《大学》,以正朱熹之非。
他认为,朱熹到晚年时已经意识到自己早年的旧说之非,而且痛悔极艾,乃至以为这是“自诳诳人之罪,不可胜赎”。现世所传的朱熹“集注”之类著述,却是他中年时学术未定型时所写,而诸“语类”又是其门人挟胜心以附己见之作。如此,学者门徒守朱熹中年未定之说,而不复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遂取他自己晚年都深表悔悟的早年学说,集为定论,这不是大错特错吗?
公元一五一九年六月,王阳明奉敕勘处福建叛军,到达丰城时,陡然听到宁王朱宸濠造反的消息,而京城尚未获悉。
此时的情形已经万分紧急。朱宸濠拥兵十万,夺运船而下,兵出鄱阳,取南康,下九江,沿途属县闻风皆溃。朱宸濠的进攻路线很明显,下一步直趋安庆,然后径袭南京,最后北上攻取北京。
王阳明考虑到两京仓促无备,他一边用奇谋拖住朱宸濠大军的前进步伐,一边疾返吉安,督派知府调集军粮,组织兵力,整治好器械舟楫,积极应敌;一边又传檄四方,揭露朱宸濠罪状,号召列郡起兵勤王,同时向朝廷上疏告变,请求皇帝下令讨贼。
又一个奇迹诞生了。
朱宸濠刚围安庆,王阳明却乘其后方空虚攻破南昌,朱宸濠返兵自救,两军于鄱阳湖樵舍激战三次,最后王阳明以火攻大败叛军,并生擒朱宸濠。从六月二十二日发兵,到七月二十七日收兵,王阳明前后用时仅三十五天,干净彻底地平定了明王朝这场内乱。
然而,昏庸透顶的明武宗,却扣下胜利的捷报,不向天下宣布,“捷音久上,不发”。他想要玩玩“亲自”生擒叛贼的战争游戏。
滑天下之大稽的一幕出现了。战事早已结束的八月,明武宗以“威武大将军”身份亲率六师,命宦官张忠、佞臣许泰等领其事,浩浩荡荡南下。
张忠、许泰通告王阳明,将擒获的朱宸濠再放归到鄱阳湖,然后等待明武宗与之交战,而后奏凯。
王阳明不听,他不是因为这行为太无耻,而是认为这样做会祸害百姓,进而危害国家,“今经大乱,继以旱灾,又供京边军饷,困苦既极,必逃聚山谷为乱”。于是,他秘密将朱宸濠交给稍为正直,又为群小所惮的太监张永,免除了鄱阳湖上一场劳民伤财的军事游戏。
但最后,明武宗还是在广场上释放出朱宸濠,然后伐鼓鸣金擒之,完成了“亲自”俘获叛敌的心愿。一年后,明武宗这个昏君死于供他声色犬马的豹房之中。
此前,明武宗曾经以“威武大将军”的令牌,派锦衣卫千户前来追取朱宸濠,王阳明不肯出迎。明朝官场潜规则,锦衣卫所至之处,地方官必得赠以劳金。下属问王阳明给锦衣卫千户劳金多少,王阳明回答:“止可五金。”锦衣卫觉得受到侮辱,怒而不纳。次日告别时,王阳明拉着对方的手,不无揶揄地说:“我在正德间下锦衣狱甚久,未见轻财重义有如公者。昨薄物出区区意,只求备礼。闻公不纳,令我惶愧。我无他长,止善作文字。他日当为表章,令锦衣知有公也。”
自此,王阳明彻底得罪了张忠、许泰以及江彬。得罪一个小人,等于在自己的脖颈上缠绕一根绳索。
王阳明出手不凡,一下就为自己套上了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