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绪论(3)

后人口转变迎来新改革机遇 作者:田雪原


二元体制——城市(镇)化转型升级改革必须突破的藩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驶入快车道,在承接工业化、信息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速度过快、土地城镇化超前、资源瓶颈凸显、环境约束收紧等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积累起来,倍感“失市”之痛,警惕城市化“拉美陷阱”提上议程。城市化“兴市”改革,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宗旨。树立包括城市化在内的“以人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城乡居民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明确城市化的动力发生转变,人力资本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再次要明确城市化转型迫在眉睫,需要按照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向前推进。实现这样的转型升级改革,重点是在厘清城镇化还是城市化,还城市化概念本意基础上,冲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藩篱,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户籍、就业、教育、医疗、失业、养老保障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全面的城镇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五部分,把握未来——人口发展战略“三步走”。在分析总体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城市人口等变动和发展趋势后,将这些趋势协调起来、统一起来的人口发展战略,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总的要求,是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统一起来,实行“控制”、“提高”、“调整”相结合的战略。不过不同时期重点不同,可分作“三步走”实施:第一步,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相结合,以数量控制为重点的人口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是将高生育率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人口再生产完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的转变。第二步,在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至人口零增长期间,继续实行“控制”、“提高”、“调整”相结合,逐步由以人口数量控制为主转变到以人口素质提高、结构调整为主;协调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谋求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第三步,人口零增长以后步入负增长,依据届时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状况,实施全方位适度人口发展战略。全方位理想适度人口,即人口数量是适当的,素质是比较高的,年龄、性别、城乡、地域等的结构是合理的,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是协调的。

第六部分,人口政策——人口发展战略实施的推进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呼吁已久的生育政策调整,中央《决定》终于做出明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中国大力控制人口增长,特别是1980年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为主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卓著成绩。需知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多子多福”人口观念、直接或间接以“多生多育”为主线的生育政策影响何等深刻,在这样的泱泱人口大国开展移风易俗的计划生育,30多年前发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是何等的艰难。本部分在简要回顾人口观念、生育政策基础上,阐发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事件,尤其是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带来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口理论拨乱反正经历的起伏跌宕,1980年党中央做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决策始末,直至某些不同观点争论的实质,着力阐发“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瞻前顾后的政策选择;当前的生育政策调整是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恢复提倡生育一个孩子决策初衷、对当时承诺的兑现。人口政策是人口发展战略实施的推进器,审时度势地进行调整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