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凡(3)

《存在与时间》释义 作者:张汝伦


另一个美国学者迈克尔·格尔文(Michael Gelven)的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评注》一书倒是并不满足于简单疏通文本,而是也对海德格尔的思想有所阐发,深入浅出,要言不烦,可观之处不少。但是限于篇幅,很多问题、很多章节都是一带而过,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

总之,我经眼的这些西方学者解释《存在与时间》的著作大都没有采取紧扣文本,逐章逐节逐段解释,每句话都有着落的方式。而这正是我国古代经典注疏的方法,我们古人在诠释注疏经典时,甚至都不放过每一个字,俾使经典的胜义不至忽略和遗漏。德国哲学大家大都体大思精,表述深奥晦涩,非常难读。诠释他们的著作,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泛泛而谈的话,对一般读者帮助有限,因为那些哲学大家的每一个命题、范畴和概念,都可能有非常丰富的意思,不详加解释的话,读者就无法真正读懂整个文本。而且,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读者懂的地方,解释者“详加解释”,而读者希望得到帮助和启发的地方,解释者却一言不发。

这部《存在与时间》的释义首先是为了那些想读懂这部难读的经典之作的一般读者,他们不但想弄懂它的基本内容,也想要弄懂它特有的语言、命题、范畴、概念。他们希望最好书里每一句话都有着落,而不是在他们需要解释的地方却没有任何解释。尤其是海德格尔的表述方式和语言非常特殊,非一般哲学家可比。他又最大程度利用了德语的内在张力,常常别出心裁地、创造性地使用德语。因此,要真正读懂《存在与时间》,而不是大而化之,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必须采取细读的方式,不放过任何特别的地方。鉴于上述考虑,本书借鉴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典章句的典范,采取逐章逐节逐句解释的方法,努力做到主要的(实质性的)句子句句有着落,那些对于理解海德格尔文本至关重要的概念术语和背景知识也都要有所交代,尽量减少读者在阅读经典本文时的困难。

之所以采取这样一种基本是章句式的解读方式,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人近代以来译书的热情远超过读书的热情,西方典籍译了不少,但细读消化却与之不成比例,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以至于对西方思想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流于肤浅,甚至想当然,未能很好地吸收消化西学精华,使之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的宝贵资源。以往不谏,来者可追。倘能如古人对待经典那样对待西方经典,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当为中国思想文化之福也。

与章句方式相应,本书在书写形式上也借鉴了中国古代经典注疏的方式,通常把经典本文和释义文字写在一起,用不同的字体将它们区分。仿宋体字是《存在与时间》的本文,宋体字则是释义文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