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修心先修身(1)

元气禅:和尚为什么不生病 作者:玄侑宗久 桦岛胜德


身体对行走坐卧的“无意识”

人生,哪怕只有瞬间,也都不离“我(心)”与“身体”的互动。

本应如此,但偏偏“我(心)”常常脱离“身体”,各自为政。

那么,互动的形式是什么?原来,就是站立、行走、坐卧、吃喝、睡觉等等。我们会忽视这些,但正是这些,无一不是重中之重!这是我们生活的真正实质。

当然,有人会说,还有工作,还有学习。不过即使是工作、学习,仍不离行走坐卧,最重要的也就是最简单的。

那么,为什么学校的运动课上,只有人教我们怎样跑得快,怎样跳得高,却没人教我们行、走、坐、卧呢?就是因为它们太普通,就如呼吸一样。

洒扫应对、穿衣戴帽、礼仪礼貌,本该放在幼学首位,而其中都离不开“行走坐卧”,但现在却被忽略了。

行走坐卧,在中医和其他经典中已受到关注。《黄帝内经》、《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无一不有其直接或间接的印迹。何为?因为正是这些行为的积累,决定了人生命的健康,并最终影响到人的性格取向,乃至生命价值取向。譬如,一些个性顽固的人,面相上常现两腮颚骨粗大之状,性格阴郁的人则有弓背之相,皆由行走坐卧姿势“制造”,类似情状不胜枚举。“面相”之学是怎样出现的?就是由此。“面相”之学不仅研究“相”与行为,还研究“表情”所暴露的人本信息。

中医在奈良时代传到日本,并获得独立发展,被称为“汉方医学”(汉方医学,古代中国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在中国当地称“中医学”,在朝鲜半岛称“韩医学”,在日本称“汉方医学”,形成了东方医学体系)。

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有很大差异,西医强调对症疗法,东方医学则重视身体整体性与内在平衡。江户时代,汉医成为日本医界主流。直到近代,这个以“解毒”思维为核心的东方法医学才逐渐衰微,被以“消毒”思维为核心西医夺走了风头。但在不久的未来,将是两者互动、互补的康庄大道,某些时候,东方医学甚至可能占上风。

书归正传,我们继续讲行、走、坐、卧的问题。

不少人说睡眠不好,但并未检查出具体原因。不过,有一个普遍现象被忽视了:这些人在闭上眼睑之后,仍在里边“看着”内睑,而且,其视线一般朝向水平线之下。

我们不妨自己也试验一下:闭眼,将视线抬向水平线之上,人的思考力将自动、迅速终止。进入熟睡状态的人,其视线则会舒缓地左右移动。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自一开始就朝这个方向引导呢?这个办法,比闭着眼睛数数,效果要好得多。吃饭的情况也一样。

人类的味觉记忆,是按甘~酸~辛~苦的顺序排列的。孩童时起,我们先感受甜味儿,然后才开始挑战、感受酸的、苦的东西。当我们能耐得住苦味道,或说这个苦味儿不错的时候,将证明我们已经成人了。

至于人上了年纪,则顺序颠倒过来。先是受不了苦的、辣的,渐渐地也开始不好酸的,最后回归到对浓厚甜味儿的自然偏好。所以,面对老年人,我们就可以从甜味儿开始,将事半功倍。换言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口味是会变化的,因此,相应的服务方式也应随之调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