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行”以育五脏(1)

元气禅:和尚为什么不生病 作者:玄侑宗久 桦岛胜德


“单腿跳”现象

现在,城里流行“步行运动”,简单,易行,很不错。在街心公园或小山路上,中老年步行者尤其多。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步行的人们,有些迈大步、振双臂,样子“怪怪的”;有些胳膊甩得很高,双膝也高高抬起,发出“吧嗒吧嗒”的脚步声响;有些人是罗圈腿,挺着肚子,鞋底跟地面摩擦;有些人低着头,仿佛在地上寻找东西一样,等等。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图景。

而且,“步行运动”的作用,经媒体宣传、渲染,几乎妇孺皆知,曰“燃烧脂肪,增强肌力,开放心情”等等。然而,当我们换一个微妙的角度看时,就可能发现其中有问题,有些细节甚至损害身体。

问题在于延续,而未改变业已形成的走路习惯,包括不良习惯,并通过刻意(有意识地强化)“步行运动”,使不良习惯进一步放大。更要命的是我们大都不知道自己的习惯“不良”。于是,一边流汗,一边大步流星,一边却在加速积累肌肉里的“不良”记忆,还美其名曰“我锻炼了”。事与愿违矣!

在所有不良习惯里,一种实际上的“单腿跳”做法,最为有害。

“单腿跳”就是患腰痛的人,有时走路会一手掐腰,用一只脚着力,另一只脚尽量蜻蜓点水式地点过,如此一顿一顿地前行的样子。

当然,在“步行运动”过程中,我们大都不觉得腰痛,尤其不认为自己是在“单腿跳”,而实际不然。表现之一,是由于步行环境太“人性化”,平坦铺装、小台阶、缓坡设计比比皆是,势必造成腰部、足部运动的单一化,这个单一化,就是“单腿跳”。

再一个现象,是因为现代人的步行距离越来越短,导致一些“一步到位”的习惯不被觉察,且无暇改变。实质上,也相当于“单腿跳”。

现在七十岁以上的父母辈,在他们青少年时期,每天步行距离大约三公里以上,而且,还可能负重。负重行走时,负重一侧的肩、臂、手、腿、脚常常先疲乏,于是,自然地要换肩、换手、换脚,继续行程。最终,双肩双手双脚都能得到均衡“锻炼”,脊椎也能始终保持正直,直到老年,手脚都还灵活。又由于长途跋涉,腿脚筋骨力道会增强,人也会渐行渐轻,跟身体的配合,也就更加自如,谓之“得心应手”。

也正因此,那一代人常说“累了好睡觉”,“头一挨枕头,就鼾声大作”,或“睡觉最解乏”,原来是他们的睡眠神经已在日常活动中被渐次地充分激活,后劲儿自然涌出,结果自然“好睡”。

现代人怎样呢?是不是“越睡越累”,“越困越睡不着”,“越累越睡不好”?原因不在别人,不在外界,就在你自己不以为然的“单腿跳”。

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能做的,越来越少了。我们用单手提着购物袋,从商场走到停车场,或车站,几乎不用换手。因为距离非常短,且越来越短。也就是说,在单手疲惫之前,我们已经到站了。下一次,还是这样的单手。于是,这“单”一边的手脚天天被训练,天天“忙”,筋骨肉都发达了,相反一侧的手脚却都“闲”了。

如此一久,就出现腿肚的不均衡痉挛,一侧胯关节周围酸痛,半身“不舒服”(说不清的滋味,不完全是酸,也不完全是疼),甚至可能出现腰间酸痛,以至于休息一会之后会“直不起腰”等症状,最后导致对“步行运动”的兴趣索然。初衷的“步行运动”也就结束了。

这一“忙”一“闲”的结果是什么?

促成了步行者“单腿跳”现象的出现。“单腿跳”姿势,又会导致左右手脚运动的失衡,渐渐地,引发扭曲骨骼,进而导致脊椎侧弯,结果,腰间出现酸痛,并成为五脏六腑衰弱的一大“远因”。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是谁令其结束的。

不是我们的大脑,而是我们身体的“自然生态”使然,缘由就在于“单腿跳”。而且,步行的科学性,不仅是身体问题,同样关乎情志,我们不得不重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