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翰林总统徐世昌 2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20岁时,世昌便四处开馆以奔生计,穷困潦倒之际,于开封结识袁世凯。二人惺惺相惜,义结金兰。世凯认定世昌非等闲之辈,慨然资助其回籍应考。世昌不负所望,先于光绪壬午年(1882年)中举人,丙戌年(1886年)又中进士,入翰林。清代翰林,坊间素有“红翰林、黑翰林”之目。红翰林者,可“上天入地”,上天则侍从于皇帝身边,以皇恩浩荡,日后多可发迹;入地则指外放学官,做主考或学政,得以弟子门生遍天下,日后亦可援引。而黑翰林者,则指在京师苦熬之辈,除任地方官的同乡同年进京时能够打打秋风之外,就只有清贫的份。所谓“打秋风”,是清代官场和社会上普遍盛行之举,即官员通过各种关系向有钱人索求财物,又叫打抽丰,即抽取好处。说明确些就是敲竹杠。据清萧奭《永宪录》:“有无厌之辈,一遇门生升授外职,老师、世兄以及同年、故旧探望索取,名曰‘抽丰’”。属官场流行之陋习也。以翰林“清望”之职,只能自己混饱肚子,家人则要艰难困苦,袍褂进当铺,寅吃卯时粮,则司空见惯,在在多有。世昌在翰林院任职八九年,久滞沉沦,颇不得意,属黑翰林也。

甲午战败,清廷痛定思痛,决意编练新军。袁世凯练兵于天津小站,邀世昌佐理,怎可不欣然从命,立即到新建陆军营务处公干。并从此时来运转。我们不能不佩服徐世昌的决断能力,那时节,翰林是科举金字塔塔尖上的人物,黑翰林亦是翰林,去军营谋事者确属凤毛麟角。当然,与世凯早年的交往与过从,亦是他如此选择的积淀。世昌逐渐领悟到,仕途困顿的主要原因,就是无靠山可依,而毅然投身小站,则是押宝式的以身相赌。而对于世凯而言,当时尚未发迹,有翰林来充幕僚,对提高身价,有大助焉。翰林院是中国传统社会特为科场尖子而设立之最高机构,凡以科举进身之士,无不孜孜以求。但世昌因不见宠于大学士李鸿藻,世凯为李鸿章所赏识,并向朝廷推荐其督练新军,终成其腾达之起点。世昌到任不久,世凯即因克扣年饷、诛杀无辜而被人告发,军机大臣荣禄与陈奎龙负责查办。世昌与奎龙为同年(同榜进士),私交甚笃,乃为世凯打点,并得以“乞恩姑从免议”,一场弥天大祸消弥于无形,世凯自是对世昌不仅感恩不尽,且更加刮目相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