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飞翔的心灵

放下就是得到: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作者:[印] 帕拉宏撒·尤迦南达 著;富国强 译


我遇到的第三位圣人能凌空飞翔,他叫巴杜里·马赫撒。

我和巴杜里·马赫撒住得很近,时常去他那里,所以当我的朋友乌班托向我描述在聚会上见到了一个能在空中飘浮的圣人时,我就猜到是他。我告诉了乌班托我所知道的一切:

“巴杜里·马赫撒能熟练控制能量以调整呼吸,达到在空中飘浮的目的。这种神奇的功法是最早的瑜伽阐释者帕坦伽利在古代瑜伽八步功法中阐述的。巴杜里曾经向我展示过控制能量调息法,当时屋内刮起了很大的风。演示结束,他停下来,进入超意识状态,一动不动,非常神奇!”

乌班托似乎并不相信,他问:“他真的像传说的那样从不走出家门吗?”

“是的,他有20多年没有离开过房间了。不过,每逢庆典,他都会走出家门,但最远也就走到房前的人行道上,因为那里有很多乞丐等着他的施舍。”

“他是怎么做到凌空飞翔的呢?”

“瑜伽行者通过调整呼吸,使重力消失,然后飘起来,像青蛙一样在空中弹跳。那些没有练过瑜伽的圣人,在禅定状态下向圣主祷告也能悬浮于空。”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路过巴杜里·马赫撒的住所,便去拜访他。这位圣人从不主动接待客人,所以熟知他习惯的忠诚弟子,在楼下拦住了我。就在这时,圣人出现了。他的眼神熠熠发光,看着我说:“默昆德进来吧。”接着又说,“为了避开世俗的羁绊,我尽量不出门,但你与他们不同,跟我进来吧。”

真正的大师是不屑于俗世的物质追求的,巴杜里·马赫撒简朴的房间就能证明这一点。他把我领到顶楼的房间,那里很清幽,非常适合瑜伽行者修习。

“我所知道的瑜伽行者中,您是唯一足不出户的。”

“追随圣主的方式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圣主为每一个追随者都安排了不同的途径。”

圣人开始打坐,他身体笔直,目光遥视远方。尽管他已七十有余,却并无年迈之相。那张脸如同古书上描述的先知一般,非常完美。

我也跟着圣人打坐,一个小时后,圣人脱离禅定状态,平静地对我说:“我发现你已经能够享受安宁状态,但不知你能否进入真正感知圣主的境界?”

圣人告诉我,打坐是在表达对圣主的爱,不要把目标和方法混淆。

圣人虽然给人的感觉很严肃,但他其实风趣幽默,他请我吃苹果,说:“很多人对迦莱瑜伽(与食物合一)的喜欢超过对禅定瑜伽(与神合一)的喜欢。”

听了后,我就笑了,这是一句瑜伽双关语。

圣人指了指桌子上的一些信件说:“这些都是从美国寄来的信。那里一些想学习瑜伽的组织经常写信过来。他们发现印度瑜伽的欣喜,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当然,我很乐意传授他们瑜伽技法。我想如果人人都能了解瑜伽的话,一定可以改变人类现状。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本质都是一样的,而瑜伽能使人类延续万代。”

巴杜里·马赫撒忽然沉默了,他注视着我,后来我才明白他是在给我某些暗示。现在想想,他当初的暗示是值得我深思的。

“您为什么不撰写瑜伽理论方面的书?”我问。

“我的弟子胜过任何理论家,他们就是我的著作。”

我和圣人愉快地交谈到天黑,后来,圣人的弟子陆续到来,他开始向弟子宣讲,内容很特别:分析圣女米若巴伊的不同哲学观念。

米若巴伊是中世纪拉吉普塔尼的一位公主,她放弃了宫廷生活,想要追随圣人的脚步。但由于她是女性,圣人们都将她拒之门外。终于有一次,在又遭到某位伟大圣人的拒绝后,她说出了一句令这位圣人钦佩的话。

她说:“在圣主眼中,我们都是女性。”

米若巴伊写了许多诗,这些诗歌独具价值,并且能启迪人的心灵。如其中一篇:

如果每天沐浴就能通晓圣主,

我愿变成一只海洋之鲸;

如果食树根与水果就能见到圣主,

我愿变成一只羊;

如果数念珠就能遇到圣主,

我愿手捧所有念珠祈祷;

如果跪拜石像圣主就能现身,

我愿日日膜拜大山;

如果饮牛奶就能感受圣主,

孩子们也将都认识他;

如果远离妻子就能与圣主同在,

那么无数男人将失去性别。

我懂得,若想追寻圣主,

爱是唯一途径。

演讲结束,按照印度的惯例,一些弟子把钱放在巴杜里·马赫撒的鞋里。一名即将离开的弟子虔诚地对圣人说:“为了追随圣主,您抛弃了一切,如今您又不求回报地启迪我们的灵性,真是令人钦佩!”

圣人一脸严肃地回答:“不要这样理解。钱财和俗世中的乐趣微不足道。我并没有放弃财富,而是把它们分给别人享用,俗世之中有那么多人浑浑噩噩,不顾心灵的升华,他们才是真正地放弃了财富。”

最后他说:“圣主赐予了我们美好的未来,它丰富着人类的心灵。”

此后,我经常在放学后去拜望巴杜里·马赫撒,在他的指导下修习体验极乐的方法。不久,他迁往蓝莫罕耶路,弟子在那里为他盖了座精舍,叫“娜根达”。由于那里离我家很远,我便很少去看他了。

多年后,我在去西方的前夕再次拜访他,他对我说:“去吧,孩子,那里的人民会欢迎你!你会得到想要的一切!”

  1. 此功法通过调节呼吸控制生命运动。——原注
  2. 在西方,法国人可能是最早以科学实验的方式研究超意识心理的。1928年,索邦心理学会的教授乔伊斯·博伊斯在美国演讲时说,法国科学家已经将认知与超意识相连接,“它与弗洛伊德称的潜意识相反,它的存在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非一只高级动物。”博伊斯解释高层次意识觉醒“不能与克以森疗法或催眠术相混淆。在哲学领域,人们很早就知道有超意识的存在,也就是爱默生所讲的‘超灵’,但直到最近才被科学界认可”。博伊斯还指出,超意识所带来的灵感、才华、道德观,“尽管受到了主张神秘主义的人的重视,但它绝不属于神秘主义”。——原注
  3. 即通常所说的“阿诺哈瓦”之境。——原注
  4. 在印度的某些教派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造物主是唯一阳性创造的缘起。——原注
  5. 巴杜里·马赫撒放弃巨额财产的继承权,从小就走上追寻圣主的道路。——原注
  6. 精舍:修行者修炼居住之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