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 养猪

过去的乡居生活 作者:朱志强,唐桓臻


9 养猪

古时,浙中农村有家家户户养猪的习俗。养猪惯用猪栏圈养。做猪栏要选黄道吉日,俗信有一个叫“千禁杀日”的凶日,不可开挖猪栏基。不过后来有人把“千禁杀日”改为“千斤杀日”,能养千斤大肥猪,忌日反而变成了佳日。猪栏基挖至离地面1~2尺,用三合土摊平夯实,四周构以木栅。一些讲究的农户四周用棕榈树做柱,栏顶用柴草铺盖。栏的大小视养猪多少而定。栏底用稻草或其他杂草铺垫,栏草湿了再加一层,等栏草垫满或农作物需要栏肥时,清理栏肥,挑出来当肥料,俗称“挑栏坢”。

春节,猪栏要贴红纸,内容多是“猪大肥多”“日长夜大”“六畜兴旺”“栏头大发”“猪大如象”“养猪积肥”等吉利话,忌写“猪栏清洁”“栏头干净”的话,以避栏内养不起猪之忌。

旧时多养本地传统良种“两头乌”,这种猪皮薄、肉嫩、味鲜,腿小,宜作“金华火腿”。20世纪80年代起普遍饲养大白猪,这种猪容易养大养肥。

每年春季,多数农户上猪市购猪崽。买来猪崽挑回家时,禁用石块做沉头,迷信认为石头不会化,做了沉头猪也养不大了。

新买来的猪崽,要打开猪栅门,让它自己走入栏内,忌抓起猪从栏栅上面放入,俗信如果不这样,猪长大后会跳栏。新买来的猪崽入栏时,若栏内已养有毛猪,要先赶出来,让新买来的猪崽进栏后,再把原来的猪放回去,据说这样新猪老猪才会和睦相处。

宰杀毛猪时要祭祀,家主用三张“利市”(“利市”亦作“利是”,即纸钱),洒上几滴猪血后焚烧,并点上三炷香,朝天三拜,口念“今生做猪,下世变人”,以示送猪上天。杀猪褪毛用的沸汤,要用吹火筒扛,倒入杀猪桶后,把吹火筒的下端浸入汤内,上端用口吹,沿汤桶吹一周。俗称这样吹过后,下次养猪长得更快更大些。猪日忌杀猪。

养猪

杀猪后,首先要用鲜肉烧一碗面条或者炒粉干给杀猪的老师(屠工)吃,然后把白肉挑到店里卖。肚里货(猪内脏)一律自家食用,不出售。白肉卖掉要留回部分肉,一块块地称好,每块加上一小块猪肝、一段大肠、一段小肠,贴上红纸条,分别送给嫡亲的亲戚;亲戚家杀猪时也同样送回来,俗称“送猪散福”。家里要把猪肉切成稍大片,加上肚里货,煮上一锅猪血,一碗一碗端给亲房叔伯,每户一碗,还要请叔伯长辈到家里吃一顿饭,叫作“吃猪散福”;亲房叔伯家杀猪也同样端来。于是,便有了“亲戚担对担,邻里碗对碗”的民谚。

杀猪1

武义称母猪为猪娘,养猪娘户一般不养公猪。饲养公猪的户较少,一般几个村庄仅一户,谁家猪娘发情了需要交配,就请他把公猪赶过去,人们称之“赶公猪”。赶到后养猪娘户要请“猪亲家”,烧双碗点心(鸡蛋面条或者鸡蛋粉干)给赶猪人吃,谓之“凑双”。交配前,要先给公猪吃一顿饱食,意为生下的仔猪又多又快。交配后,要送出门口百步外。

杀猪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