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他年轻时到京城赶考,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拿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东西都很贵,居大不易啊。当顾况浏览白居易的诗卷,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感叹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天下也不难。老夫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白居易四十四岁时因为越权上奏,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以后思想消沉。后来,他又当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官。白居易今存诗近三千首,是唐朝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他的诗据说老妇人都能懂。白居易和元稹是至交,天下人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又与刘禹锡成了好友,并称为“刘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3]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
这是咏物送别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得到了当时老诗人顾况的赞扬。前六句写春草,借景抒情。其中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春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包含着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也暗示了诗人坚信分别后还会相见。最后两句点出送别:离别之情就如萋萋春草,伴你长行。
[1]蘅塘退士原编题目作《草》,据《白居易集》《全唐诗》补正。
[2]离离:长长的样子。
[3]远芳:远处的草。
[4]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指作者的朋友。萋萋:茂盛的样子。两句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