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茨威格何以成为茨威格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奥地利)斯·茨威格


茨威格何以成为茨威格

每一个年轻人都是诗人,少年茨威格热爱文学,也想成为诗人。还在中学时代便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文学书刊,在同班同学、学校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道路。

天才诗人、神童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十七岁便蜚声文坛,是少年得志的先例,是茨威格的榜样,榜样的作用,使他深受鼓舞。茨威格步其后尘,也在十七岁便发表诗作,一上大学便出版诗集。

但是他缺乏生活阅历,也没有恋爱经历,写不出有深度的诗作。诗句虽很优美,却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茨威格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期间,按照德国中世纪手工艺工人的传统,游走四方,求师学艺,离开维也纳前往柏林,走进人生大学,寻找现代派诗人的踪迹,寻找上层社会之外的人生百态、各种流落社会底层的流浪艺人。艺术并非洒了香水的上层阶级沙龙里的专利品。便是下等人也迸发出人性的光辉。茨威格看到了人生的光明和阴影,接触三教九流的艺人、文人,尤其看到了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展现的现实生活的狰狞和丑陋,从脓血之中看到人性之光,呻吟之中听到人性之声。茨威格便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觉得自己以往的作品只能算是习作,有浓厚的脂粉气,是第二手的现实,从别人那里偷窥得来的技法。越接触人生,越接触名人,越接触真正的作家,他越谦卑,越自律。

于是他告别“昨日”的产品,探索自己文学创作的路程。遵循诗人和翻译家德默尔的忠告,进行翻译,学习写作。这条经验,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诚恳地推荐给文学青年,如何从别人的著作、别人走过的道路汲取养料。他特别强调,通过语言对比,可以加深对自己祖国语言的了解,通过翻译,认真学习名家的艺术精髓和独门技巧。

人生大学还包括走出国门,拓宽视野。于是他前往比利时、法国。结交国外的大师和前辈,结识比利时现代派杰出诗人维尔哈仑、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拜访著名雕塑家罗丹,结交一批文艺界的优秀代表。

人生是学习的过程。茨威格认真学习维尔哈仑的强烈激情,罗丹的一丝不苟,罗曼·罗兰和一代青年法国诗人不求闻达、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的精神。里尔克的质朴平易,弗洛伊德的耿直真诚,对真理的追求和捍卫,对围剿他的所谓学者表示的轻蔑,坚持真理的勇气。托斯卡尼尼的精益求精,理查·施特劳斯的自知之明。茨威格在书中对他接触过的名人所作的简短中肯的评价,说明他的观察精准,分析全面,评判公允,说明他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终成大家的必然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