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二)
无名氏
我见犹怜
桓宣武[71]平蜀,以李势女为妾,甚有宠,私置之后斋。公主[72]初不知,既闻,领数十婢将棒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姿貌绝丽,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下地结发,敛手而言曰:“国破家亡,父母屠□,偷存旦暮,无心以生。今日若能见杀,实惬本怀。”主乃掷刀杖,泣而前抱之曰:“我见汝尚怜爱,心神悽怆,何况贼种老奴耶!”因厚礼相遇。(敦煌本《残类书》第二种)
说明
化干戈为玉帛,转戾气为祥和,皆赖此一幅纯美灵光。吾人观小草依人,极婉极柔,然生机旺畅;吾人看渌水轻波,盈盈可爱,然柔亦克刚。读懂此一层意思,尚不能真懂此一则小品也。家国、父母、生死,佳人敛手之际,神闲气定,娓娓说来,可知坤道与乾道,原是太极一团元气;珠光内蕴,含敛天地之辉光也。
集评
余嘉锡曰:罗叔言先生《跋》,疑其采自《世说》(贤媛第十九)。……余尝以唐写本《世说》与宋本校,知宋人所删者,刘孝标注耳。其临川正文,但偶有三数字不同,未有刊削如此者。《类书》盖别有所本,非采自《世说》也。然其叙事详赡,过于《世说》及《妒记》矣。
——《世说新语笺疏》
宗白华曰:《世说》里面的女性多能矫矫脱俗,无脂粉气……总而言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美的力量是不可抵抗的,见下一段故事(即上引文)。
——《美学散步》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附近)人。贞元年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任礼部员外郎。后参与政治革新,败而贬为永州司马,又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上,民为祠奉之。诗文皆有造诣,虽居蛮僻而文名盛于天下,时号柳柳州,也称柳河东。尤擅长散文,峭拔简练,与韩愈同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而列唐宋八大家前首。传世有《柳河东集》。
马室女雷五葬志
马室女雷五,父曰师儒,业进士。雷五生巧慧异甚,凡事丝纩文绣,不类人所为者。余睹之甚骇。家贫,岁不易衣,而天姿洁清修严,恒若簪珠玑、衣纨縠,寥然不易为尘垢杂。年十五,病死。后二日,葬永州东郭东里,以其姨母为嫂于余也。将死曰:“吾闻柳公尝巧我慧我,今不幸死矣。安得公之文志我于墓?”其父母不敢以云。葬之日,余乃闻焉,既而悯焉。以攻石之后也,遂为砂书圆砖[73],追而纳诸墓。(《全唐文》卷五八九)
说明
此女天姿洁清,兰心蕙质,观其临终寄语,可证其自信自爱、感激知己、尊崇人文、向往生命不朽,真如一线流星,划破苍茫夜色。宗元为此一段转瞬即逝之生命立传,亦使此一幅美的灵光,永永呈露。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眉山(今四川乐山)人。嘉祐年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出外,通判杭州、湖州,又以诗案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惠州、琼州(今海南),赦还。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工于书画。诗文级横奔放,飘逸不群,词开豪放一派。与父洵、弟辙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苏文忠公全集》,又有《东坡志林》传世。
柔奴
王定国[74]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75],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76]。(《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儿寓娘》原序)
说明
“家世居京师”,而毅然与王巩同行南迁,此女子有情有义,能共患难之人也。看东坡怜香惜玉,才问得一句:“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此女率尔而对:“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自信、自得、自在,胜却多少贤人高论。一个“安”字,便是中国文化点睛之语。老坡后来有云:“海南万里真吾乡”,正与柔奴为同调。中国古代民间女子特具之生命美质,亦由坡公之词笔,传诸不朽。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浦江(今属浙江省)人。元末不受征召,隐龙门山著书。明初征自建康,除江南儒学提举,任翰林学士,承旨主修《元史》。后谪茂州,卒于途中。有《宋文宪公全集》传世。
记李歌
李歌者,霸州[77]人,其母“一枝梅”,倡也。年十四,母教之歌舞,李艴然曰:“人皆有配偶,我可独为倡耶?”母告以衣食所仰,不得已,与母约曰:“媪能宽我不脂泽[78],不荤肉,则可尔,否则有死而已。”母惧,阳从之。自是缟衣素裳,唯拂掠翠鬟,然姿容如玉雪,望之宛若仙人,愈致其妍。人有招之者,李必询筵中无恶少年乃行,未行,复遣人觇之。人亦熟李行,不敢以亵语加焉。李至,歌道家游仙辞数阕,俨容默坐。或有狎之者,辄拂袖径出,弗少留。他日或再招,必拒不往。
益津[79]县令年颇少,以白金遗其母,欲私之。李持刀入户,以巨木撑拄,骂曰:“吾闻县令为风化首,汝纵不能,而忍坏之耶?今冠裳其形,而狗彘其行,乃真贼尔,岂官人耶?汝即来!汝即来!吾先杀汝,而后自杀尔。”令惊走,时监州[80]闻其贤,有子方读书,举秀才,聘为之妇,李尚处子也。
居数年,天下大乱,夫妇逃难,俱为贼所执。贼悦李有殊色,欲杀其夫而妻之。李抱其夫,诟曰:“汝欲杀吾夫,即先杀我,我宁死,决不从汝作贼也。”贼怒,并杀之。吁!倡犹能有是哉?可慨也!(《宋文宪公全集》)
说明
烈女、美人而兼仙女也。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风土钟灵毓秀如斯。
柳如是
柳如是(?—1664),字蘼芜,本姓杨名爱。初为吴江名妓,色艺冠一时,尤工词翰。归钱谦益,相得甚欢,有河东君之名。构绛云楼居之,酬唱无虚日。明亡,劝谦益殉国,不成。后谦益死,殉之。
借舫
早来佳丽[81]若此,又读先生[82]大章,觉五夜风雨凄然者,正不关风物[83]也。羈红恨碧[84],使人益不胜情耳。少顷,当成诗一首呈教。明日欲借尊舫[85],一向西泠两峰。馀俱心感。(《柳如是尺牍》第二通)
说明
此一帧小笺,写得清而丽、婉而约。忽写天气,忽写心情,乍暖还晴,如春云浮空,又如落花依草。大有六朝书札之风。其中所含蕴河东君之性情人品,陈寅恪先生论之甚详,不可不读。
集评
陈寅恪曰:观《春星堂诗集》壹《不系园集》载黄汝亨代汪然明所作《不系园约款》十二宜中,名流、高僧、知己、美人等四类人品之条,以河东君之资格,其为“美人”,自不待言。“知己”则河东君与汪然明之情分,……然明固是河东君之知己,而谓河东君非然明之知己,亦不可也。“名流”虽指男性之士大夫言,然河东君感慨激昂,无闺房习气,其与诸名士往来书札,皆自称弟,又喜著男子服装……然则河东君实可与男性名流同科也。至若“高僧”一目,表面观之,似与河东君绝无关系,……但就其平日所为,超世俗、轻生死,两端论之,……盖与“高僧”亦相去无几矣。固黄贞父约款关于人品之四类,河东君一人之身,实全足以当之而无愧。
——《柳如是别传》上
林天素:今复出怀中一瓣香,以柳如是尺牍寄余索叙。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
——《翠雨阁·小引》
人之相知,贵济其天性
嵇叔夜有言:“人之相知,贵济其天性[86]。”弟读此语,未尝不再三叹也。今以观先生之于弟,得无其信然乎[87]?浮谈谤谣之迹,适所以为累,非以鸣得志也[88]。然所谓飘飘远游之士,未加六翮,是尤在乎鉴其机要者耳[89]。今弟所汲汲者,亡过于避迹一事。望先生速择一静地为进退[90]。最切!最切!馀晤悉。(《柳如是尺牍》第五通)
说明
此为有关友情之珍贵小品。陈寅恪先生云:“当崇祯十二年春间,林天素已返三山,杨云友亦埋骨西泠,至若纤郎即王修微,则又他适,然明诸游舫,若舍河东君而不借,更将谁借耶?”可知河东君此时乃汪然明最亲密之知己。又:“夫知己之成立,往往发生于两方相互之关系。”河东君以美人迟暮之心事,身世飘零之苦况,得寓居汪然明“桂栋药房”之书楼;河东君访觅名流、择婿人海之夙愿,亦得汪然明如信陵君之侠举成全,人生得一知己之难,河东君深心铭感,“再三感叹”,如《尺牍》第八通云:“嗟乎!知己之遇,古人所难,自愧渺末,何以当此?”歆幸之意,溢于言表。本篇意义,此其一也。“人之相知,贵济其天性”,此语可见河东君对自己天生一幅美质之自尊自贵。此一“天性”,得汪然明知之、爱之、成全之,幸何如之!幸何如之!此其二也。中国古典人性精神中友道之美,在此获一精致、成熟诠解,殊堪珍视。
集评
陈寅恪曰:又牧斋《有美》诗云:“苏堤浑倒踏,黟水欲平填。”寅恪少日读此诗,颇不能解。盖“苏堤”自指西湖而言,……但下句以“黟水”为对文,则突兀不伦,未晓其意所至。……及垂死之年,得读河东君尺牍,并参以《一笑堂集》、《春星堂集》等,始恍然大悟,“黟水”即指然明。然明为新安人,故以“黟水”目之。合此两句言之,即谓河东君寓杭州汪氏横山别墅时,因然明以求见之人,必甚不少。据此札避迹以求静地之语,可知牧翁之诗,殊为实录也。观然明一生所为,如为杨云友作“生死金汤”之类,事例不少。
——《柳如是别传》中
又曰:夫程(孟阳)谢(象三)乃害单相思病者,其诗集之保留此类作品,可怜,可恨,可笑,固无待言。……噫!象三气量褊狭,手段阴狠,复挟多金,欲娶河东君而不遂其愿。倘后来河东君所适之人非牧斋者,则其人当不免为象山所伤害。由今观之,柳钱之因缘,其促成之人,在正面为汪然明,在反面为谢象山,岂不奇哉?苟明乎此,当日河东君择婿之艰,处境之苦,更可想见矣。
——《柳如是别传》中
又曰:飘零之感,哀怨之词,至今读之,犹足动人,何况当日以“黄衫侠客”自命之汪然明乎?宜汪氏屡为河东君介绍“启金屋者”。虽所介绍之人,往往不得河东君之同意,但天壤之间终能得一牧斋,以为归宿,是亦可谓克尽其使命,不负河东君之属望矣。此三十一通尺牍中,关于此点者,亦颇不少。
——《柳如是别传》中
鹃声雨梦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91]。至归途黯瑟,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92]。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93]。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94],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惘然。(《柳如是尺牍》第七通)
说明
河东君之深情绵邈,学养精淳,文辞佳妙,于此可见。其灵窍处固非笨人所能梦见,其熨帖处亦非粗人所能领会,其蕴藉处更非凡夫所能跂望。兼《高唐》、《洛神》之灵光,与《桃叶》、《团扇》之凄美,吾人于此“鹃声雨梦”中,体会其意境,真是“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耳。
集评
陈寅恪曰:(柳如是尺牍)第拾叁通拒绝然明约游(商山)齐云云:“既负雅招,更惮索见。”所谓“雅招”,即指偕游。所谓“索见”,即指来访,此意可互证也。
又曰:盖昔日闺阁名媛之守礼法者,常不轻出游,即在清代中叶文学作品,如《儒林外史》叙述杜少卿夫妇游山(第三十三回),所以能自矜许,称为风流放诞之故也。
又曰:鄙意河东君此文乃用李太白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以比然明之深情。复用“铜台”、“汉水”之辞,以比然明之高义。
又曰:河东君实取袁氏(袁郊《甘泽谣》)文中“铜雀高揭”四字,而改易“漳水东注”为“汉水西流”四字。其所以如此改易者,不仅表示高上之义,与银河西流相合,且“流”字为平声,于声律更为协调。吾人观此,益可证知河东君文思之精妙矣。
又曰:(钱谦益)《有学集》二十《许瑶夫人吴绡啸雪庵诗序》云:“漳水东流,铜台高揭。洛妃乘雾,羡翠袖之英雄,妓女望陵,吊黄须于冥莫。”寅恪案,此序用《甘泽谣》之文,亦改“注”为“流”,以合声律,但序之作成,远在河东君尺牍之后。……然则牧斋殆可谓偷“香”窃“艳”者耶?
——《柳如是别传》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清番禺人。明诸生,遭乱弃去为浮屠,名今释,字一灵、骚馀。中年返初服,更今名。工诗,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大家”。著《翁山诗文集》、《皇明四朝成仁录》、《广东新语》等。
刘三妹
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尝往来两粤溪峒间。诸蛮种类最繁,所过之处,咸解其言语。遇某种人,即依某种声音而作歌,与之唱和。某种人奉之为式。尝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徭、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土人因祀之于阳春锦石岩。岩高三十丈许。林木丛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岩口有石磴。苔花绣蚀若鸟迹书。一石状如曲几,可容卧一人,黑润有光,三妹之遗迹也。月夕则闻笙鹤之音。岁丰熟,则仿佛有人登岩顶而歌。三妹今称歌仙。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狼、徭、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兵后,今荡然矣。(《广东新语》)
说明
刘三妹传说,明清以还记述甚多,其事或广东,或广西,其人或民女,或仙子。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六“粤风续九”条,又载三妹与白鹤秀才,和歌七日七夜,复皆化为石,地点即今广西桂林之七星岩。张尔翮《刘三妹歌仙传》,则记三妹乃汉刘晨之裔,对手为书生张伟望。三妹其人其事,实为中国民间百姓热爱生命、能歌善舞之艺术人生体现。
余怀
余怀(1617—?),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又号曼持老人,明末清初福建莆田人。才情艳逸,工于诗词。晚年隐居吴门,徜徉山水间,征歌选曲,有如少年。年八十余,犹撰《板桥杂记》,狭邪遗闻,哀感顽艳。著《味外轩文稿》、《研山堂集》、《秋雪词》等。
葛嫩
葛嫩字蕊芳。余与桐城孙克咸[95]交最善。克咸名临,负文武才略。倚马千言立就,能开五石弓,善左右射。短小精悍,自号飞将军。欲投笔磨盾,封狼居胥。又别字武公。然好狭邪游,纵酒高歌,其天性也。先昵朱市妓王月,月为势家夺去,抑郁不自聊,与余闲坐李十娘家。十娘盛称葛嫩才艺无双,即往访之。阑入卧室,值嫩梳头,长发委地,双腕如藕,面色微黄,眉如远山,瞳人点漆。教请坐。克咸曰:“此温柔乡也,吾老是乡矣。”是夕定情,一月不出。后竟纳之闲房。甲申之变[96],移家云间[97],间道入闽,授监中丞文骢军事[98]。兵败被执,并缚嫩,主将将欲犯之。嫩大骂,嚼舌碎,含血噀其面。将手刃之。克咸见嫩抗节死,乃大笑曰:“孙三今日登仙矣。”亦被杀。中丞父子三人同日殉难。(《板桥杂记》)
说明
葛嫩其人,可谓美女、才女而兼烈女子也!观孙将军一夕定情,即整月不出,可知儿女情长,自不必英雄气短。末句极富史料价值,陈寅恪先生已言之。
集评
陈寅恪曰:龙友节义文艺,皆可流传。今日因孔尚任《桃花扇》传奇,于龙友为人,颇多诬诋,遂致论人论世,皆乖史实。兹以其与卧子辈及松江有关,故余氏所记,涉及龙友者,亦不删略,庶其可杜浅识悠悠之口云尔。
——《柳如是别传》上